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古籍经典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中焦篇 暑温 伏温

中医学习|2010-04-15|来源:|中医网

    38.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湿热,热甚则渴,引水求救,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栝蒌〔三钱〕、枳实〔二钱〕、半夏〔五钱〕。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39.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
 
    不饥不便,而有浊痰,心下痞满,湿热互结,而阻中焦气分。故以半夏、枳实开气分之湿结。黄连、黄芩,开气分之热结。杏仁开肺与大肠之气痹。暑中热甚,故去干姜。非伤寒误下之虚痞,故去人参、甘草、大枣,且畏其助湿作满也。
 
    〔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枳实杏仁汤〕苦辛寒法。
 
    半夏〔一两〕、黄连〔二两〕、黄芩〔三钱〕、枳实〔二钱〕、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二钱,大枣三枚。
 
    40.阳明暑温,湿气已化,热结独存,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小承气汤各等分下之。(即不必以大黄为君)
 
    暑兼湿热其有体瘦质燥之人,感受热重湿轻之证,湿先从热化尽,只余热结中焦,具诸下证,方可下之。
 
    汪按:湿热入胃腑,方可下,虽云化热,究从湿来,故枳、朴、大黄等分用也。大抵温病诊舌为要: 痞满之证,见黄燥方可议下,黄而不燥,仍可宣泄,以驱之入胃,或苦温助之化燥,见黄方可用苦泄。黄白相兼,或灰白色,仍用开提,以达之于肺,不可误也。又叶天士论伤寒热邪劫烁,下之宜猛;温病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尽,不可下;湿温大便溏为邪未尽,便硬方为无湿,不可攻也,此皆要论,不可不知。

【责任编辑:admin】 本篇文章《温病条辨》中焦篇 暑温 伏温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content/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