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辨证论治 >

巧治中风,重在恢复脑气筋的视听言动和伎巧

2016-03-10 17:5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陈思思 浏览:

  祖国医学对中风有着十分博大精深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内涵,并且对脑和脑神经功能早有认识。《医易一理》明确指出:“脑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脑精气居头顶之上,前齐眉,后齐颈,左右齐耳……。脑气筋入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故曰:目无脑气筋则不能视,耳无脑气筋则不能听,鼻无脑气筋则不分香臭,舌无脑气筋则不知甘苦。脊髓者,由脑直下,为脑之余,承脑驱使分派,众脑气筋之本也。脊桩二十四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凑叠连贯,互相勘合而成,共成脑气筋三十一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由筋分线,由线分丝,愈分愈细,有绕如网者,有结如球者,以布手足周身,皮肉筋骨无微不到。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事者,无非脑之权也。”由此可见脑气筋的重用性。

  脑气筋组成:目之脑气筋(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耳之脑气筋(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鼻之脑气筋(嗅神经);舌之脑气筋(舌咽神经、舌下神经);面之脑气筋(面神经、三叉神经);脏腑脑气筋(迷走神经);颈肩脑气筋(副神经);脊桩脑气筋(脊神经连于脊髓共31对)

  脑气筋功能:司视听言动,司伎巧,知觉运动,记忆古今,应对万事(王清任《医林改错》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气筋特点:脑气筋由脑所主,承脑驱使分派,皮肉筋骨无微不到。

  对于脑血栓形成,由上文受到启发:中风病病机虽然复杂,但笔者认为不外乎脑络瘀阻,髓海失养,脑气筋受损致神明失用,“伎巧不出”。 年老因虚(肝肾精血不足、脾虚、气虚)致运血无力(或血流缓慢),血液粘稠而结瘀,血瘀(血液的浓、粘、易凝、易聚状态)日久,渐而阻滞脑络形成瘀血(血液的凝聚状态),瘀血闭阻脑络(脑血栓形成),使其周围的髓海失养(脑组织缺血缺氧)。髓海失养则脑气筋(脑神经)受损。随失养区域不同,按脑气筋的循行分布不同,产生卒然昏仆,㖞僻不遂,语言蹇涩等各种不同症状。

  故而虚是脑血栓形成的根源,瘀血闭阻脑络是脑血栓形成发生的核心。髓海失养、脑气筋失用是瘀血闭阻脑络后疾病发展的结果。所以本病是因虚致实(脑络瘀阻不通),因实而虚(髓海失养)的本虚标实证,虚实挟杂证。病变脏腑是肝脾肾。治疗的核心是“通”(脑络)“荣”(脑海)、濡养脑气筋。化瘀养脑使脑气筋复用是治疗的关键。益气化瘀及渗湿降浊是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恢复脑气筋视听言动和伎巧功能是中医治疗中风的最终目的。

  用药经验和体会

  1、急性期

  凡神志清楚者均给益气化瘀渗湿降浊的基本方:黄芪60~90g,太子渗20~30g,桃仁冲20g,红花10g,丹参20g,水蛭20g,川芎10~15g,当归20g,生地20g,赤芍20g,茯苓20g,苡仁20g,水牛角20g,石菖蒲10g,牛膝10g,代赭石20g,柴胡10g,开水煨,2日一剂,日服3次,每次150—200ml。

  以辨证施治贯穿始终:肝阳暴亢者加黄芩20g,钩藤20g;便秘腑实者加白芍60g,甘草10g,麻子仁20g,麦冬20g,大黄10g;痰多者加胆南星20g,竹茹10g,京半夏20g;颅内压高或血压过高者代赭石量用30~50g,加泽泻60g,生石决明20~30g,夏枯草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