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古籍经典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 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2)

中医学习|2010-04-15|来源:|中医网
 

    1.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
 
    揭燥气之大纲,兼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而燥气自明,重则为寒者,寒水乃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又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按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故本论初未著燥金本气方论,而于疟疝等证,附见于寒湿条下。叶氏医案,谓伏暑内发,新凉外加,多见于伏暑类中,仲景《金匮》,多见于腹痛疟疝门中。
 
    2.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本脏者肺胃也。《经》有嗌塞而欬之明文,故上焦之病自此始。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塞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一等,此条当与下焦篇所补之痰饮数条参看。再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本论前于风温门中已驳之矣。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伤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
 
    〔杏苏散方〕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
 
    〔加减法〕无汗脉弦甚,或紧者,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方论〕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荣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3.伤燥,如伤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

    如伤寒太阳证者,指头痛、身痛、恶风寒而言也。有汗不得再发其汗,亦如伤寒例,但燥较寒为轻,故少与桂枝小和之也。
 
    4.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者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
 
    此金胜克木也,木病与金病并见,表里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以达肝木之气。合桂枝而外出太阳。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方〕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法。
 
    桂枝、吴茱萸、黄芩、柴胡、广木香、人参、生姜、川楝子小茴香白芍、炙甘草、大枣〔去核〕、半夏。

【责任编辑:张小贝】 本篇文章《温病条辨》 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2)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content/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