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中药首页 中药资讯 中药常识 煎煮中药 中药鉴别 中药栽培 种植方法 病虫防治 中药采收 中药炮制 中药图谱 用药禁忌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中药天地 > 中药采收 >

红花采收加工方法

中药|2014-04-04 11:14|来源:国医在线整理|编辑:高燕仙|中药图谱|阅读:

  进入6月份,我国各地种植的中草药红花陆续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采收季节。由于其独特的花蕾形状和分布及药用部位,目前还没有任何机械能够代替人工采收,只有人工用双手收获,然后采取正确的产地加工方法(干操),生产出符合药典要求的红花商品。因此,为了使药农朋友能够更便捷、适时、正确、完全采收红花,能够采取科学、实用的产地加工技术,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根据在田间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拟写此文,以供药农朋友们参考借鉴。

  红花别名草红花,为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以干操的花序及其所产种子供药用和食用。红花的花序为妇科良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痛经闭经,子宫瘀血,跌打损伤等症。红花除药用外,还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染料。红花种子中含有20%~30%的红花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及食用保健油。红花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新疆、安徽、山东等地,近年,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广西等省区,通过2003年引种栽培,经过近十年的滚动发展,现已发展为又一大新的主产地;另外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地区也有零星种植。

  “芒种前后麦梢黄,红花小麦两头忙”,这是流传黄淮地区种植红花药农中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也说明了红花采收的时期即将到来,这只是代表黄淮地区的红花种植户,其它产区的采收时期有早有晚,不尽相同;如云南、广西等地区,由于播种时间早,无霜期短或没有霜期,冬季可缓慢生长,因此,俞年的3—5月份既采收收获,当然,也有播种晚,6月份收获的;新疆及西北地区,只能春季土壤解冻后播种,当年的7-9月份采收收获。

  “花熟一晌,蚕落一时”,红花的采收时间很紧迫。过早采收,既不容易采摘,又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产红花色泽黯淡、重量轻、油份含量少或没有油份。花败后采收,花序粘在一起,不散开,加工后的红花商品色黑无光泽,跑油严重,质量差。确定红花最适宜的采收时间是,在红花生长的大田中,偶尔发现有初现花的单株或单花蕾,预示着整个大田红花即将全部进入收获期,这时,要准备好人力,准备好采收红花的工具(一般根据大田长短,备竹篮或其它盛花序的器具,下铺报纸;为了方便采摘,也可以腰间束以袋,每采摘到地头,把袋中的花序放在地头上),2—3天后全田大部分花蕾盛开。初开的花序从花蕾的顶端中部发出,6—14根不等,长度2—3厘米,水灵色黄,第二天,花序从上而下逐渐由黄变红,这时,是红花采收的最佳时间,要抓紧分批采摘。采收时,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捏花蕾顶部的花序下部,向一边少转并往上提,花序就轻松的被采下了。每一批的采摘只采花序由黄转红时为标准,作到花序黄色不转红不采、倒(藏)在下面的花蕾不漏采。每个花蕾一般发出花序三批次,第一批次占总产量的60%,第二、三批次各占20%。每一批次间隔3—5天,所以,红花从开始现花序至开花结束,一般为15—20天左右。开完花的红花花序,随即进入了种子灌浆成熟期(这时根外喷施叶面肥,能提高红花籽产量的20%),待红花大部叶片发黄枯萎,即可以收获红花籽;小面积种植的,可以用镰刀割下全株,晒干,脱粒(不能用磙轧);大面积种植的,最好用收获小麦的联合收割机,适当调整后即可以收获,收后的红花籽干净、无破碎、不霉变、质量好、效率高,晒干扬净,既可以出售。

  红花的花序采收后应立即散开、阴干(风干),最好在田间随采收随薄摊风干。方法是:根据种植的面积大小,采收前在地头上搭设阴棚,棚架可根据自己当地的原材料,竹木结构既可以;阴棚宽1.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在1.8米高度中,每搁30厘米做一层,层下面放置尼龙纱窗;棚上部搭设水泥瓦或其它防雨防晒的材料。采收的红花花序应立即薄摊在棚架上,厚度2厘米左右,不可太厚,在空气湿度不大,风力3级左右的情况下,花序中的水分2—3天就基本挥发掉。红花花序的干燥标准是,用手握花序基本能成团,松手既全部散开,就可以装入密闭的塑料袋中,即可以出售了。此种方法加工成的红花商品,色泽鲜艳、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分量重,可以保证真正的高产优质。

【责任编辑:高燕仙】 本篇文章红花采收加工方法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 ),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tcm/yao/zhongyaocaishou/11633.html

资源共享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百度新闻源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