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资讯 > 独家观点 >

刘国恩:国家医改与中医药的发展

2014-09-0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辑:赵春艳|阅读:

  刘国恩简介: 刘国恩,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健康与发展经济学、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药经济学。曾执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北卡大学等。曾当选国际医药经济学会亚太联合会主席。荣获“健康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称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为什么一定或者注定要做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呢?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资源?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会受到资源的约束,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医疗资源配置的经济学解释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边际效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无论何物,拥有增多,增量资源配置随之减少。但有一个例外,这就是我们的健康。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期望在提高,其资源可能会递增,而不是递减。

从主观效用讲,人们的健康边际效用并非随高龄而递减;从客观效果方面讲,随着人们的寿命越接近自然极限,继续提高所需的边际资源也越增加。

经济学家举了个例子,我们今天为从73岁提高到74岁所要付出的努力,不会比之前比如60岁时所要付出的努力少,甚至我们更希望通过努力再去提高,从这个角度讲,人类对健康的使用,不是递减的规律。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100岁,你往101岁增进时,你所需要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比从73岁提高到74岁要高,从主观效果到客观效果都能看出,为人类健康和维护健康,增量资源配置是增加,而不是越来越少。

美国有一位学者认为,医疗市场规模最关键的可能不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需求。他说最核心的因素是新医学技术不断地问世,因为医学技术的影子是医疗层。

国家医改要务一:医药评估

针对不同疾病的分析,我们也有自己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中医药诊疗的特点有二:一是整体化,即治病以“人”为主,治人的“病”为辅;前移化:未病(健身),欲病(预防),已病(治病)。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药物是否有效,病人应该能够感知,必须把焦点固定到具体的人上,从作为一个人的层面上来完成,这一点与中医药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即以人为主体,整体辨证论治。所以中医药会随着药物经济学现代流程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契机。

中医药的发展契机是:在付费制度改革方面,病种付费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支付水平;人头付费更有利于中国医学模式的整体化、前移化转型,促进预防为主与健康产业。

药物经济学侧重观察真实世界环境下患者整体状态的改善(是什么),而非着重生化机理解释(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