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论文首页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学术传承 药物临床研究 针灸经络 推拿论文 中医骨伤科 临床护理 民族医药 管理及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论文 > 兰茂研究 >

浅谈《内经》《金匮要略》治未病的理论及其意义

中医药论文|2014-01-08 08:44|来源:国医在线|中医药|阅读:

昆明圣爱中医馆 吴吉庆

  摘要:“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它强调未病而重摄生,防病于未然,即病则早治疗,防传杜变。要防阻疾病的传变和蔓延,就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熟悉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不但要重视已病脏腑的治疗,亦要重视未病脏腑的防治。本文就《内经》(包括《难经》);《金匮要略》关于治未病的理论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望为防治疾病,保障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治未病;防传杜变;理论和实践

  一、摄生防病,保障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金佳,不亦晚乎。”这段经文,不但直接提出“治未病,”并生动的阐述了预防与未然的重要性。根据《内经》以防为主的摄生保健理论,古人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摄生保健方法。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行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缺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白而良也。”经文说的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若要健康长寿,就要懂得天人相应,主动去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注意节饮食,慎起居,适劳逸等。反之而不知天人相应,违反自然规律,放纵生活习性,耗散真元,则必然导致赢疾早衰。这是摄生保健,防病长寿的重要内容。《内经》还强调尽量减少外界伤害和不良精神刺激,保持襟怀坦荡,心情舒畅和乐观愉快的情绪。适应四时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对增强人体健康,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强调了这些内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怡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内经》还强调,四时阴阳气候的变化,是自然界万物变化的根本。人们应顺应四时变化而摄生保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合乎规律,使灾害不生,疟疾不起。《内经》还创立了一套四时摄生的规律和法则: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晚卧于潘秀之夏,活动与户外,使阳气充沛旺盛;于鸡俱兴于荣平之秋,比待日光于闭藏之冬,防寒保暖,使阴精浅藏固秘,阳气蛰伏不世,最终达到“阴平阳秘”便能摄生保健,精力充沛,身体康强,却病亚年。

  东汉张仲景,在《内经》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理论,并运用于临床治疗。他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经旨,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人若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不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管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腠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等重视摄生,重视预防的理论。这些理论,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自然界中的正常气候(即“六气”)有助于人体健康,但反常气候(“即六淫”)可为致病因子,伤害健康。人若平时即能重视调摄,内养正气,外慎风寒,房室有节,起居有常,服食得宜,情绪安和,又能避免意外灾伤,使脏腑正气充沛,荣卫通调,身体健壮,抗病力强,虽有六淫侵袭,亦可不病。

【责任编辑:张小贝】 本篇文章浅谈《内经》《金匮要略》治未病的理论及其意义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guoyi163.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lunwen/10280.html

资源共享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百度新闻源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