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学术思想 >

中医周期抑抗疗法治免疫性不孕课题

2014-06-18 09: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免疫性不孕为女性不孕症的一个主要类型。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副院长许振主任中医师领衔的课题组,通过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情况,观察分析不孕不育患者与女性免疫性抗体的关系,并运用中医药周期抑抗疗法对免疫性不孕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疗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妊娠率。

  据许振介绍,课题组对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为免疫性不孕患者138例,随机抽取110例运用中医药周期抑抗疗法;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口服浓缩六味地黄丸和强的松、维生素E。两组均为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药物,房事用阴茎套隔离。

  中医药周期抑抗疗法为:月经后“卵泡期”用滋养抑抗汤;“排卵期”用补肾促排汤;基础体温升高后“黄体期”用温通抑抗汤;“月经期”用调养活血汤。

  课题组认为,免疫性不孕中医辨证属正气不足,其中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虚冲任损伤、血瘀气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此以补肾养血为主要治疗手段,用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方用当归、熟地、白芍黄精等品补养阴血;菟丝子、女贞、枸杞子、山萸肉等滋肾调补冲任;黄芪山药补中益气。全方不仅在于滋养,而且要为下一步卵泡的成熟排出以及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打好基础。“排卵期”气血开始显著活动,此时应在补肾养血的同时加用活血促排卵之药,如川芎、泽兰、赤芍、牛膝、路路通等,促使卵泡顺利排出;“黄体期”(经前期)经血渐旺,阳气不足,易挟气滞,故投以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鹿角片等温补肾阳,以维持黄体功能并为受精卵着床提供条件,并用香附郁金玫瑰花等疏达通气,为月经将行做好准备;“月经期”宜养血活血调经,以利除旧新,用当归、白芍、熟地补养阴血,用赤芍、丹参鸡血藤、川芎、益母草、择兰活血化瘀,香附、川楝子、玫瑰花理气调经,加牛膝引血下引。诸药周期运用,共收补肾调冲、平衡阴阳、养血调经、促进排卵、以利受孕之效。

  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药周期抑抗疗法,对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转阴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单项转阴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两项抗体同为阳性均转阴率上,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1)。按疗效评定标准:两项抗体转阴,1年内妊娠为痊愈;1项转阴但1年内未妊娠为好转;两项抗体均未转阴、未妊娠为未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51例、未愈11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24例、未愈2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据了解,对免疫性不孕,中医药治疗往往以一方一法为主。专家鉴定认为,该课题通过运用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抗体AsAb、EmAb阳性的不孕症患者有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该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和临床实用价值。(记者 章关春 通讯员 陈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