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学习中医 中医入门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舌诊 辨证论治 中医名词 中医方剂 经络腧穴 经典研习 内科 妇科 儿科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文化 > 国医典故 > 中医典故 >

孙思邈轶事

中医学习|2017-01-21|来源:国医在线整理|中医网

   1.孙思邈开棺救妇

  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走来。他停在路边观看,赶忙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材请他。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很高,裤档正向外渗若鲜血。这女子的丈夫哭说:“我妻子婚后10年没有生育。这次怀孕1年多了,昨天才觉胎动,又难产死了。”

  孙恩邈试了病人的鼻息和脉象,取出3根银针,1根刺人中,1根刺中脘,1根刺中极。3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起来,又送给病人的丈夫1剂药、1幅图,嘱咐他:“赶快把病人抬回去,喝下这副药、再按图接生,保证母子平安。”结果,病人回去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

  2.孙思邈与阿是穴

  唐代著名大医学家孙思邈一生为民解除疾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针灸学中的“阿是穴”,就是他在临床中首先发现的。

  孙思邈约70岁那年,一天清晨,他正在屋里编写《千金要方》。突然有一个乡邻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孙先生,昨天我路过青石村,见陈阿大的病越来越重啦!已经疼得昏死过几次,看样子活不长了。他吃了许多药,也扎过许多次针灸,仍然疼得厉害。他很想请您去治一治眼只是家里很穷,怕付不起诊金呀!”

  孙思邈听后,毫不迟疑地说;“我现在就去给他看看。”那人问:“青石村离这儿足有30里路,尽是羊肠小道,还要翻两座山、三条沟,您是上了年纪的人,能走得动吗?”孙思邈毫不犹豫地说:“我年纪虽然大了,但身板还硬朗着呢!”孙思邈备好银针,背起药囊,柱上拐杖,就上路了。黄昏时分,孙思邈终于赶到了背石村,在一座破烂不堪的茅舍里找到了陈阿大。

  陈阿大躺在一张破席子上,昏迷不醒。经过孙思邈的尽心抢救,陈阿大终于在半夜里清醒了过来。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在为自己治疗,又惊又喜又感动,想坐起来道谢,谁知身体稍微一动就又刀割一样地疼了起来,孙思邈连忙扶病人躺下,并说:“只要止住了疼,再吃几剂汤药,病就会好起来的。”说着,他又给病人扎了止痛针。

  银针拔出来了,病人还是疼得大声呻吟,孙思邈另选穴位又扎了针,仍然没有见效。他一个又一个地扎着古医书中记载的能止疼的穴位,能用的穴位都扎过了,疼痛还是没有止住。孙思邈心想:人体上的穴位难道只有古书中写的这些,就没有别的吗?

  孙思邈想了一阵,问病人哪儿最疼?病人疼得有气无力地说:~左、左、左……腿”。孙思邈于是选中病人左腿的一个部位,用拇指轻轻地按了下去,问:“是不是这儿?”病人摇了摇头。孙思邈耐心地又按了好几处,病人一直在摇头。他按到膝关节左上方一个部位时,病人突然叫了起来:“阿……是……是这儿!”孙思邈于是就将银针从这儿扎了下去。病人痛苦的面容终于舒展了,他抹了抹满头的大汗说:“先生,您这一针可其灵呀!针一进,我浑身一麻,就不疼啦!”他抬头瞧了瞧扎针的部位,好奇地间:“先生,这叫啥穴呀?怎么针一进疼就止住了呢?”孙思邈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展开了,眼睛眯成了两条缝,笑哈哈地说“你刚才不是说‘阿……是……吗?这就叫‘阿是穴’呀!”

  此后,阿是穴的叫法便流传下来了。

  3.孙思邈的《养生铭》

  陕西省耀县孙家源是我国店代名医孙思邈的故乡。当地药王庙前立有一方石碑上面刻有孙思邈所著的《养生铭》,全文如下: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一位道教信奉者,他极者项人的“精、气、神”,视其为人身三宝。所以一开篇他就从人的精神及情志来阐述安定人体的内在环境的重要性。其次,他提出要注意饮食,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所谓“节五辛”,则是“不使五味偏伤”。他特别提到“漱玉津”,即为早晨醒来,以舌舐上下颚,待生津满口时即咽下。

  孙思邈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仍身强体健,人称“百龄名医”。中老年人今天重温这篇《养生铭》,对养生亦大有裨益。

  4.孙思邈医心虫病

  唐太宗带领将士东征高丽时,气候抚坏。

  有一次,一连行军好几天,沿途尽是光秃秃的山丘,多见石头,少见人,没有村庄树木,也没遇上河流,大热天的,饥渴难忍,将士们只啃点儿干粮,战马渴得嘶嘶长鸣,将士们的嗓子眼里直冒火。

  一天天不亮,军马开进一个山谷,忽然发现l个大水坑。人们遇到救命水,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忽隆隆地围若水坑,用大碗滔来,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1个士兵舀来一碗平恭恭敬敬递给皇上_。

  唐太宗早就口渴如焚,难以忍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顺手接过来一饮而尽。顿时觉得腑内畅快,口舌生津。军士们也都一古脑儿喝了个饱。

  谁知天亮一看,哎呀,不好,原来这是一坑污水,细瞅污水内还有很多游动的小细虫子。太宗暗吃一惊,心想:这水不能喝呀,喝了,人会生病的。他虽然有这个想法,但见将士们已将水喝了个痛快,喝罢精神抖擞,也就没有吭声,骑上马带领将士走了。

  不久,太宗征服了高丽,班师回朝。回朝以后,他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吃得好,喝得美,也悠闲得多了。俗话说:无事生非。每当端起山珍海味,他就触景生情,想起店丽那一坑污水,眼前浮现出那些又细又长的小虫子,心里像吃了个苍蝇一样恶心。心想那个污泥坑里的水,我也喝了,肚里会不会有虫呢?

  就这样,一天比一天疑心,一天比一天忧虑,有时,他饿了,吃得多一些,他就想:“这一定是虫子在作怪。“有时,吃得少一些,他就情不自禁地说:“唷哟!是虫子在作怪!怎么连饭也吃不进去了。”满腹狐疑,左右不是,久而久之,便真的病了。

  皇上有病,忙坏了满朝文武大臣。诮太医来诊治,太医认兵看后道:“陛下,您很健康,没有病。”太宗斥贤道:“真乃庸医也。”又请另一个太医来看,看后说:“万岁,您身体很好,没有疾患。”太宗又当场把他训斥—顿,叫太监给撵出宫去。从此,他再也不叫太医来给自己诊治了,而“病”却日复一日,越来越严了。

  这时,大臣们把乡间名医孙思邈请进宫来,给太宗治病。孙思邈仔细给太宗抚了脉,又详细询问了病因,略彶沉思一会儿,说:“嗯,不错。是有小虫在陛下肚里作怪,不除掉它们,再让它们作孽,可不得了。”

  太宗一听大喜:“爱卿,你看得准,否得好。”暗想,我这奇症总算遇上神郎中了。

  孙思邈想了想,又对太宗说:“等我做些药丸,请万岁吃下,害虫就会被杀死的。”随后,他暗地里用蜡做成10个蜡丸,每个蜡丸里面,包若一条细长的虫子,做好拿来对太宗说:“这结丸您每天吃1个,10天吃完,为了在看害虫是否被药毒死,万岁的粪便要留下来,让臣检验。”

  店太宗按照孙思邈的吩咐,每天服用1个蜡丸,10天服完,11天头上,孙思邈找来太宗的粪便。因为蜡在人体内不会被消化,便用水将粪便冲去,10个蜡丸依然完好。他又将每个蜡丸切开,露出小虫,这才拿到太宗面前,说:“万岁,您瞧,虫已被药死,排出来了。”

  太宗一见虫子,惊喜道:“啊呀,就是这些小虫子,害得我好苦呀!爱卿真是妙手回春,你说,还要不要再用药了?”孙思邀道:“药力很大,已经将虫排完,不再用药。您的病好了。”“是呀,这会儿我就觉得爽快得多。”太宗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为了犒赏孙思邈,太宗大摆宴席,还一再要他留在朝中做官。孙思邈婉言谢绝后,第二天就离朝还乡。

  5.孙思邈巧治脱肛

  唐朝贞观年间书河南府某少尹受钦命出使东女国。这少尹平素身体健壮,但近一年来患了脱肛病,就是咳嗽一声也会脱出,不时伴有梦遗滑精、头昏眼花等症。遍请名医,屡服良药都不见好转。

  凌巧,孙思邈途经此地顺道探望近亲。少尹闻讯,急令相请。孙思邈坐定,按其脉沉细无力,察舌胖嫩,苔少而润,再顾少尹周围,美貌妾侍不下10人,已知是房劳过赁耗伤肾阳所致,便起身告辞。这下慌得少尹连忙拽住衣袖,苦苦哀求。孙思邈见火候已到,便说:叶大人若有诚意,不知可否屈尊遵守医命?”少尹连连应允。孙思貌遂令其千日内独居,不近女色。少尹羞涩答应。孙思邈这才从怀中掏出一小瓶,嘱早晚各取瓶内粉末少许揉于鼻内眼以喷嚏数十为度。少尹一试,顿时喷嚏大作,泪涕俱下。孙思邈微笑道:“欲速则不达。每次只符少许药粉揉入即可,否则喷嚷过多恐贵体不支!”随后又让取来少尹用过的药方,见多是补气升提之品,就顺手抽出一方,在上添了些补肾壮阳药,嘱其肛收即停服。后来少尹专程赴京谢恩并请教。孙思邈笑道:“大人纵欲太过,致使肾阳虚。肾阳虚不能助脾阳,则中气弱,气不举而下陷,不能禁固则脱肛。所送之药不过是一瓶“通关散”,能令人嚏,嚏则引气上行。加之大人千日不近女色,清心寡欲,更佐以补肾益气之品,如此三管齐下,再顽之症亦岂有不愈之理?大丿切记,病虽愈亦须节欲养身。”少尹频频点头。据说因其注意了养生之道,竟活了100多。

  现代医学认为,打喷嚏能使横膈上升,带动内脏上提,久之对因中气下陷而致内脏下垂的脱肛、子宫脱垂等病有一定的疗效。

  6.孙思邈与卢照邻

  唐病宗咸亨4年(公元670年),已90龄的孙思邈在他的住所——光德坊接待了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此人即是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原籍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一带),为四川新都县尉。这一年他因事进京,也住在光德坊、因此二人衍有机遇相会。

  卢照邻对孙思邈这位“苍生太医”的医术和博学十分钦佩,称其“道合今古,学有数术……推步甲子,度量乾坤,飞炼石之奇,洗肠胃之妙”,因此“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此前,卢照邻自觉全身发痒,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也未见好转,故求教于孙思邈。孙思邈当即为他切脉,吞过肤色和脸色,又让卢照邻脱下衣服检查了痛痒的部位,然后告诉他:“你果然患有恶疾啊!”卢照邻忙问:“是啥病?”“就是仿风”。听了这句话,卢照邻顿时目瞪口呆,面无人色。因为他知道,所谓病风,就是人们常说的麻风病,是一种不治之症。接着又问:“这病你能治吗?”孙思邈安慰他说:“你放心吧,我一定想方设法为你治疗,你就住在我这里,我可以随时照石你。”就这样,卢照邻在孙思邈的住宅里留了下来接受治疗。

  一日,2人在一起聊天,卢照邻说:“我曾被人陷害,坐过牢,现在又患了恶疾。我的命运真有点像院子里那棵生了病的梨树。前日,我把我的感想写成一篇文章,取名叫《病梨树赋》,请老师过目指教。”孙思邈读后,摇头道:“你对疾病太悲观了。‘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我前后医治过6UO多个疠风病人,其中十分之—恢复了健康。贞观年间,我把一位重病人带进太白山,按时给他喂药,亲自给他料理生活,100天后,他重新长出了眉毛、胡子。你的病虽然重,但只要耐心地让我长期治疗,不是没有痊愈的希望的。”要卢照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但时事难于预料,正当卢照邻安下心来接受孙思邈的治疗时,唐高宗要到甘泉避暑,命孙思邈同行,不得不中断治疗,卢照邻也回到四川新都口不久。孙思邈又告老还乡,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未再见面,仅有书信来往。大概5年以后,卢照邻以病辞官,到孙思邈曾指示的太白山养病。此时,他的病愈来愈严蜇,麻风病的各种症状更多地显露出来,开始是一只手麻木,后来一条腿也难于行走了。可他却听信了当地一个诮士的蛊惑,服了他的“仙丹”,所谓“仙丹”的主成分是有毒的汞(水银)、砒霜、铅等,不但没有治好他的旧病,反而使他的了新病,他痛苦不堪,写下了《五悲》、《释疾文》等作品来叙述自己的不幸。永淳元年,恩师孙思邈逝世的消息,更给了他精神上以新的打击。不久,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想,与其全身溃烂,苟延生命,还不如及早了却一生,于是在武则天临朝后的一个秋风呼呼、枯叶纷飞的黄昏自杀了。

  孙思邈虽然未能医好卢照邻的伤风病,但他“手疗六百”伤风病人,尽心竭力为卢照邻诊治恶疾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

【责任编辑:颜志群】 本篇文章孙思邈轶事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guoyi163.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tcm/zyjc/21743.html

上一篇:扁鹊轶事

下一篇:郑相国与青娥丸

资源共享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百度新闻源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