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资讯 > 深度报道 >

“大健康”期盼“大中医”(2)

2014-05-27|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辑:张小贝|阅读:

  “中国特色”基石并不坚固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更是建设中国独有医药卫生与国民健康体系的基石。然而,这个历经几千年打造的基石,早已变得不那么坚固了。

  “养生保健市场发生的诸多问题,这只反映出中医领域遭受的皮外之伤,而此前受到的皮内之伤,则已导致整个中医药行业‘血脉不畅’。”一直在民间义务传播中医文化的草根中医学者黄华贵对笔者说。

  一项调查显示,在“西风东渐”这一思潮影响下,我国中医药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归结为六大层面,即:中医思维弱化、中医管理错位、中医评价西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特色淡化。

  在今年两会上,来自中医药界的部分代表和委员在讨论中医药被“边缘化”趋向时,一致认为“关键在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

  最为严重的是,这么多年,“中西医并重”俨然成为“西重中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在今年两会上对媒体表示,目前财政投入西医高于中医药1倍多。以医院年均财政补助比较,综合医院达到1572.74万元,中医医院仅为662.90万元。

  地方现状更是最好佐证。统计数据显示,中央和甘肃省两级政府对当地医疗卫生的投入为74亿元,其中对中医投入仅有4亿元﹔中央和江苏省两级政府对当地医疗卫生的投入为30亿元,其中对中医投入只有2亿元。

  更为无奈的是,新医改5年,中医药管理部门职能过弱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当年,为了加强对传统医药的管理,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原卫生部归口管理。“挂着‘药’字,可却从未被赋予对中药管理的职责和职能,甚至后来更是将中医中药分开,这有违传统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一位从中医管理部门退下来的老领导感叹道。

  目前,隶属国务院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肩挑两头,同时对中西两类药品负责监管。一位业内人士曾披露,该局在人员的知识背景和数量配置上,西药的比重远远超过了中药。

  按照现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药材种植、中药价格、职业资格、企业注册、中医教育,分别归属在农业部、发改委、人社部、工商总局、教育部五大部门,国家中医药局可分管的也仅是分布于全国的3200多家中医医院。

  最为可怕的是,20世纪倡导的“中西医结合”,在21世纪不知不觉演变为用西医审视、管理和改造中医。

  依据西药的理论、标准和方法评审中药,按照西医医院的体系和模式审批中医医院,采用西医标准考录中医执业医师,这些本是有违科学发展观的行为,正在全国中医药领域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在传统医药上曾跟着中国学徒的日本,以“仲景方”为依据的几百个“汉方药”可直接生产且不需药监部门审批。而眼下在中国国内,根据经方配置的中成药却要按现代药品的分析方法来做药理和毒理试验。

  由此,带来整个行业的不良后果还不止这些。

  中药材“农残”频频出现,中药新品问世“难于上青天”,中药产业前行如“年高艰于步履者”,中医队伍建设“肾气”不足,中医文化传承“脑梗”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其广,曾主持了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并担任调研小组执行组长,对整个中医药行业有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在法规、政策、制度、措施中,普遍存在违背中医药发展规律甚至更带歧视性的顽疾,这必然束缚与阻碍中医药的大发展。”他强调指出。

  当下中医药,谁来为它扶正祛邪、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