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国医移动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学术临床 临证医案 针灸经络 偏方验方 疾病临床 经典研读 临床辨证 推拿临床 方剂方药 中药图谱 中药鉴别 中医古籍

“杏林春暖”为何成为医界代名词?

偏方|2018-04-13 11:24|来源:国医在线|中医养生

  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8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自古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发展到现在,“杏林”已经不止是本身意义上的杏林,而是升华成一种价值标准和导向。那“杏林春暖”又源自哪里呢?故事还得从东汉末年的董奉说起。

  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杏林春暖”泥人张彩塑

  场景描述:董奉,东汉时代装束,三十多岁道士形象,手执丹药,身旁卧一猛虎,身后背景为杏树林。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福建候官县人,东汉末年名医,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候官县小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奉南下交州一带行医,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三日。董奉将三粒药丸放入士燮口中,用水灌下,士燮起死回生,四日病愈。士燮十分感谢董奉,把他留在府中。但后来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露他的密谋,想害死董奉。董奉假死,骗过士燮后逃走。

  董奉离开交州后,归隐山林,隐居在江西庐山一带。传说董奉为老百姓看病,分文不取,只要重病治愈者在屋后种上五棵杏树,轻病治愈者在屋后种上一棵杏树。数年之后,午后有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子成熟时,董奉便将杏子出售,换取谷子,并将所得谷米用于救济贫民。若有人偷摘杏子,杏林中便会窜出猛虎,驱逐偷窃者。传说某一日,董奉在杏林中白日飞升,得道升仙而去。因这一典故,后世将中医界称为“杏林”,称颂医家则为“杏林春暖”。

  董奉为什么要求种杏树,而不是其它果树?杏仁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微温、味苦、有小毒。可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董奉身处于三国战乱时期,在那个年代,伤寒肆虐,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治疗伤寒的巅峰。《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名方麻黄汤有四味中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就有杏仁这味药,除此之外,大青龙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等伤寒方剂中也都含有杏仁这味药,杏仁在那个年代的需求量很高。

  “杏林春暖”的故事能够流传,是对于董奉作为一个医者德行的至高评价。这种评价不单是因为董奉医术出众,体恤病患。还因为他作为一个医者的广阔胸襟和具有国家级战略高度的大局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各地政权的主要财力都集中在军事上,地方州府对于药材储备存量的调控机能必然已经失效。董奉作为一方名医,不但免费为乡里排除病患,又用栽植杏林这样一种手段为当地储备足量的必备药材,保得一方水土的安康。这样的才智并非凡人可及,也值得我们当代医者体悟和学习。

  温馨提示

  为弘扬普及中医药文化,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了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转让建设用地12亩用于建造“中医药文化展览馆”,该馆共分为岐黄之术、滇南本草、中华医史、中华药史及少数民族医药五个展馆,兼设一条历代御用经典处方长廊。

  展现我国古代中医药精彩故事场景的泥人张彩塑就设在中医药文化展览馆。泥人张彩塑为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想要现场观看“杏林春暖”及其他更多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泥人张彩塑的市民,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中医药文化展览馆参观了解。

【责任编辑:黄秋实】 本篇文章“杏林春暖”为何成为医界代名词?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

资源共享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百度新闻源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