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学术传承 >

扶阳与临证——导师吴荣祖验案纪实(4)

2014-01-22 15:3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4、 厥阴头痛案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又是易反复之证。中医学认为头痛多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包括血管神经性头痛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吴老认为:头者,诸阳之会,清气所聚,元神之府,容不得半点浊阴留滞,故从升降解,清升浊降,清阳灌养释之,保证脑脉汇血畅通还运,才是治三阴头痛之寒证要法。

  王某某,女,40岁,公交司机。

  初诊(2012年12月23日):因“反复头痛5年,加重1月”来诊。5年多来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发生头痛、头晕,头痛以眼眶周围及巅顶部位为主,感到胀痛,头昏,症状时轻时重,曾到西医院系统诊治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症状时轻时重。近1月因与人口角导致上症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呆胸闷,外阴瘙痒来诊。察其面色晦暗,少光泽,神疲乏力,时感头痛,劳累加重,平素怕冷,四肢手足冰凉,饮食一般,睡眠可,大便稀溏,每日1-2次,诊其脉沉滑,舌青苔白,舌底络脉青紫。既往病史:慢性宫颈糜烂、阴道炎。否认痛经史,经期后白带量多,色淡清稀。此乃由平素工作压力大,肝血耗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虚不运,痰湿停滞,属正虚邪实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

  处方:

  制附片8袋(相当于生药120g),吴萸10g,当归10g,炒艾叶10g,茯苓30g,上肉桂15g,苡仁30g,芡实20g,川芎10g,广蛇床15g ,法夏15g,苍术10g,焦柏9g,砂仁10 g,骨碎补30g,益母草15g,川芎10g,炙甘草6g。

  煎服方法:开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改文火加入制附片一同煎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每日3次。共5剂,每剂药可煎服4次,约1周量。

  外洗方:苦参40g,广蛇床子30g,白花蛇舌草30g,苍术20g,黄柏20g,枯矾9g 6剂

  将以上诸药用纱布包裹,加入1000毫升水,煮沸10分钟后,熏洗外阴部,每日两次,一日一剂。

  嘱:调畅情志,饮食清淡,忌辛辣、香燥、酸冷水果。

  二诊(2012年12月30日):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现以巅顶部疼痛明显,伴恶心欲呕,烦躁,时有心慌,外阴瘙痒明显缓解,舌脉同前,考虑厥阴经头痛,故于原方中吴萸加量至15克,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外用方继用,

  三诊(2013年1月6日):服药后,巅顶部疼痛亦减轻,恶心欲呕,烦躁缓解,已无头痛、肢困、纳呆、心悸、手足较前温暖,外阴已无瘙痒感觉。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后带老人就诊时告知已4月未发作本病。

  按:本案所患“头痛”、“带下病”。主要因平素工作压力大,暗耗心血,肝不藏血,女子以肝为用,体阴用阳,肝血耗伤,气无所附,致肝寒。加之与人口角,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虚不运,聚湿成痰,痰随气行,阻塞周身,感胸闷、纳呆,肢困,痰蒙清窍,脾虚生化无源,血虚不荣,脑窍失养,痰蒙血虚均可致“头痛”。肝寒气滞,脾虚湿滞,属正虚邪实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末失其温养而冰凉、怕冷。制附片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通行十二经,肝肾同源,故予之温阳通络,散寒止痛。吴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既可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又可下气降浊,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炒艾叶温经散寒,茯苓淡渗健脾利湿,上肉桂温胃健脾,苡仁、芡实健脾除湿,川芎行气活血,广蛇床化湿杀虫,法夏健脾燥湿,苍术健脾燥湿杀虫,焦柏、砂仁、甘草取郑钦安“封髓丹”伏火坚阴之义,骨碎补补肾壮骨,益母草行气利水,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暖肝理气,健脾利湿之功。而外洗方苦参、广蛇床子、白花蛇舌草、苍术、黄柏、枯矾起到苦寒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内服外用共治“头痛”、“带下病”。

  吴老批注:所举四案,均以温阳固本为基垫,每因阳虚病机而出现痰、瘀、浊、气升降种种干扰,所谓“本虚标实”、“本虚”等标本之辨,然因平素阳虚体质之内存密切相关,故患者阳虚体征之捕捉极为重要,此为温阳大家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