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民族医药论文 >

诸国本:民族医药与地域文化(5)

2014-06-07 21:19 来源:www.guoyi163.com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三) 地理和物产

  民族医药具有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等特点。一个地区的纬度、海拔、气候、植被、生态、食物,无不与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也与民族医药的继承发展息息相关。民族医药人员对本乡本土的生活环境、食物、饮水、人体素质、健康状况、多发病、常见病、地方病等的认知,对本地草药民族药的认识和利用,是一本宏观的、历史的、完整的健康档案和疾病谱,是对我国传统医药和卫生事业的巨大贡献。

  在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中,各地都调查整理了民族药物学。此事与发展医药产业、振兴地方经济有密切关系,地方当局都比较支持。据1987年普查,全国药材资源共有12807种,其中75%属于民族民间用药。1990年代末,贵州省利用本地充足的苗药资源,开发了150多个民族药地方标准,投产以后,2002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其转为国家药品标准,成为近20年来最大一批新药开发成果。从此以后,民族药的审批陷于停顿,民族药开发生产的出路从此中断。

  其实,民族药和草药的开发应该是有步骤、有台阶的。民族药出土的时候,比较幼嫩,比较粗犷。一开始是民间偶然发现,触动灵感。“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发现者往往是农夫或牧童,取而不舍中包含着原始冲动和创新思维。第二是邻里应用,取得共识。时间久了,在某一个地方都知道这个草药的作用而习久成俗。第三是载入本草,扩大影响(比现在的发表论文更权威)。过去名医所写的本草著作,具有药典或药品标准的作用。本草里记载的,就是经过验证和认定的,也是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的。第四是扩大临床,步入殿堂。使草药同常用中药一样,为诊所和其他医生所应用,可以是单方,可以当复方成分,可以制成“院内制剂”。第五是建立地方标准(由地方药品管理部门制定)。第六是进入国家标准。一个民族药或草药开发成为准字号药品,按这个台阶拾级而上(当然其中也可以包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稳步而扎实,药品有效而安全。这就是草药开发不同于化学药品的特点。现在的做法是抽去阶梯,一步登天。于是无法登天,也就怀才不遇,永远埋没于草莽之中。民族医药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是一个认识问题,是用西医西药的观念和体制对待民族医药的问题。这种观念和体制,对中国特色的药学发展造成的损失,实在难以估量。在未来的科学史上,应该作为一个“罪状”记录下来。

  (四) 节庆和习俗

  民族医药的文化习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草药交易有悠久的历史而无辉煌的店堂。过去都是逢五逢十、赶墟赶集时在地摊上进行的。广西靖西壮族端午药市,已延续一百多年。每年农历5月5日,在街上摆出二三百种草药,供农村医生和药商采购,也供农民患者自由挑选。有的药摊摊主,是一位草医,既卖药,也看病。这类药市,民族地区在在皆是。今日的贵州凯里,已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其中有一个街区就有草药药市。它们一般不会出人命乱子。理由是这些草医都恪守自己的职责,只看小伤小病或自己拿手的病;农民对这些药草也多多少少都有一定认识;且这些药摊,是古代药市的孑遗模式,并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不可能存在假冒伪劣行为,不会伤天害理。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递嬗发展,与时俱进,而不是简单地取缔了事,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民间还有不少有关卫生防病、祈盼健康的节庆,如五月五日端午节门上挂艾叶蒲剑,点雄黄驱虫辟秽,以求平安。除夕之夜喝屠苏酒。把辟瘟驱邪的中草药包好投入井中,供全家饮用。过去喝雄黄酒,因雄黄有毒,现在不喝了,现在喝自来水,不用井水了,但这个原创思维很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这样说,民间任何一个节日,都和人民健康有关,主要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