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管氏经络辨证理论探析(4)

2014-01-13 14:32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3 十二经别临床意义的见解

  经络学说虽然以十二经脉为主体,但还须依靠十二经别及其他各部分的交叉纵横的多种联系才能使经络系统对人体起着周密的联络作用。导师从十二经别的具体分布,分析其作用和临床价值,对其临床意义的见解有二:

  3.1 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有表经和里经的相互配合,阳经为表,属腑络脏,阴经为里,属脏络腑。十二经别则加强了这种联系作用。导师认为,在针灸临床上,它是取穴处方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如四总穴中的“头项寻列缺”;再如肺经受邪发热而取合谷、曲池;还如脾虚运化失常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状而取用足三里,胃气痛取公孙等,都是以表里属络的理论为依据的,同时它也给脏象学说,脏腑辨证等,在论证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和变化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突出了头面部经脉的重要性。在十二经脉中,循行于头面部的主要是阳经,通过经别的循行分布和“六合”关系,阴经气血也上循于头,这样,再加上奇经等有关经脉的多种联系,从而使人体中的经气集中于头脑颜面及五官部位,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头、面、空窍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近年来针刺方法有许多新发展。如耳针疗法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全身肢体及内脏疾患,并应用于针刺麻醉,另外,面针疗法和鼻针疗法,在应用于针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说明面部的经脉、腧穴的重要作用,它的主治病证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其理论依据是经络系统中各个部分在头部都有错综联系,而经别的循行会合是使经气集中于头面部位的一个因素,这对中医临床各科同样有指导意义,它阐明了脏象学说中的“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等理论的依据,进而说明了头面疾患与脏腑经脉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