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针灸推拿 >

王光鼎主任针药并用治疗暴聋经验(4)

2014-01-05 16:39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发布人:岐黄 浏览:

  3.结语: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暴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三天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1]。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85%~90%病因不明,最可能的原因是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破裂和血管性病因。临床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以及应用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 但是单一的用药疗效相对较差[2]。中医学常将耳鸣、耳聋并称突发性耳聋。病因多为风痰湿热、情志失调、感染风热邪毒等,与古代之“厥聋”、“卒聋”颇为相近。现代社会之环境噪声污染、工作生活压力等亦是诱发因素,近年来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及预防。

  《证治准绳》说“暴聋之病,多因经脉运行而未通”,晋.皇莆谧.《针灸甲乙经》“聋耳不痛,取足少阳胆经。”王主任认为耳聋之证有虚实之分,暴聋以实证或虚实夹杂多见,实证常与肝胆有热,或邪毒侵袭有关,虚证与肾虚有关[3]。肾开窍于耳,胆络脉亦附于耳,耳为清空之窍,风温暑热火郁等外邪侵犯耳窍,肝胆二经失健,少阳经气枢机不利,少阴肾气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是暴聋的主要病机。耳乃宗脉所聚,赖五脏六腑之气熏, 十二经络上络于耳,其中手足少阳之经皆绕耳部循行,气机失调,精血亏耗,水不涵木,肝风旋动而发。暴聋多实,与少阳经邪气实,肝胆火旺、或肝胆湿热及气机郁结有关。肝为风脏,主升主动,肝风夹痰、夹瘀、夹火壅阻清窍,临床表现为上实之标证,运用清上镇下法,以祛风、柔肝、消痰、化瘀为清上治其标,以补肾、健脾、滋阴为镇下治其本。针刺主取少阳经脉,调其经气,通乎上下,取外关、中渚、翳风、完骨、听宫通过捻转泻法及泻患补健双侧取穴平衡针法的运用,以取到清上的作用;取关元、太溪、三阴交等穴,及肝俞、肾俞等穴,通过针刺补法,达到镇下作用。针刺得气力求气致病所,以耳内有酸胀或温热感、或麻痒感、豁然通畅感为佳。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能清胸腹之热,二者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脾胃,人参、大枣、甘草和中益气。通过辨证,或重用柴、芹清上为主,或重用姜、夏和胃健脾调理三焦,重用参、草补虚、镇下为主。通过灵活运用,达到调理疏通三焦气机,调达气机上下平衡,宣通内外,运行气血之功。

  王光鼎老师在临床中,注重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非常重视传统手法的运用,在临证时大凡辨证属于经气失衡的疾病,在结合古代针法缪刺、巨刺及担当法的基础上,多注意采用对称、平衡针法的运用,强调针刺以气致病所为佳,通过针药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学佩.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00.4O8—42l

  [2]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2—89

  [3] 王光鼎等.针刺配合小柴胡汤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 [J].中国针灸.200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