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内系研究 >

和解法及其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2014-01-14 15:1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黄虹

  [摘要] 和解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临床根据辨证论治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多有良效。

  [关键词] 和解法;皮肤病

  和解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临床上根据病邪性质和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又将其分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不同治法。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证;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调和肠胃适用于胃肠不和,或上热下寒证。本法应用范围颇广,笔者将其用于皮肤病的辨证治疗,常有意外之效,兹介绍如下。

  1.1 和解少阳治疗带状疱疹

  和解少阳法是治邪在足少阳胆经的病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邪在半表半里,既可出表而解,亦可入里而生他证。为此,治宜清透并用,补散兼施,既要透散半表之邪,清泄少阳之热,又要防止病邪深入。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多因肝气郁结,化火生毒;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或外染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发。临床也见部份病人是内因胆经郁热兼染外邪而致。

  彭某,男,52岁。左胁肋部疼痛伴水疱十余日。患者十余日前因劳累后感左胁肋部皮肤疼痛不适,继之沿疼痛部位皮肤出现成簇片状丘疹、水疱,经西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内服和外用),水疱已干涸结痂,但疼痛减轻不显。来诊时见:左胁肋部疼痛,小片状色沉及结痂,伴口苦,心烦,胃脘不适,纳食不佳,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诊断:带状疱疹。证属邪郁少阳,气血失和。治宜和解少阳,活血止痛,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炒柴胡15g、炒黄芩15g、党参15g、法半夏15g、炒川楝子15g、炙乳香10g、炙没药10g、大青叶15g、丝瓜络10g、砂仁10g、甘草5g、蜈蚣2条。3剂,水煎服,2天1剂。6剂后,疼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