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外系研究 >

近10年文献中特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3)

2014-02-11 21:23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3.2 现代文献中特殊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考察

  从表1可以看出,在特殊用药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是桃仁和红花,两者都是活血调经药,其中,桃仁苦、甘、平。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等功效,主要运用于瘀血阻滞证,《神农本草经》:“主瘀血,血闭症瘕,……”;红花,辛、苦、微寒,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效,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等,《本草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跌打损伤瘀血”。乳香、没药分别排在第三、四位。乳香,辛、苦、温,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主要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气滞血瘀痛证。《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经止痛之药,又跌扑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没药,辛、苦、平,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与没药相似,《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元胡排名第五,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川乌、草乌排名为六、七位,两者都为祛风寒湿药,辛、苦、热,大毒,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疼痛剧烈者。蕲蛇排名第八位,其性甘、咸、温,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之效,主要治疗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特殊中药主要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药物为主,配以破血消徵的虫类药及附子、细辛之类的温里药物。《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阻络,必然使气机阻滞,则营血运行失畅形成血瘀,同时血瘀也可进一步阻滞气机运行,呈恶性循环病理状态。可见痰湿夹瘀血碍气而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表2特殊用药分类[2]检索结果来看,活血化瘀药用的频次最多,其次是祛风除湿药,兼温里散寒、搜风、破血消徵药物。气滞血瘀、筋络痹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整个发病过程中是重要的病因病机,使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元胡、三七等活血化瘀药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本类药物亦有土鳖虫、蛰虫、马钱子、血竭等药物,增加了破血逐瘀、散积消癥之力,是治疗痹症之主药。通过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消除瘀血这一病理产物。同时痹症是由于风寒湿邪所致,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使用川乌、草乌等祛风寒、止痹痛药物可以达到祛风湿、散寒邪、通经络、止疼痛,祛风寒湿药还包括乌梢蛇、蕲蛇等虫类药物,本品性善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之要药,故是治疗痹症之主药。除以上说述药物外,还包括虫类药物的蜈蚣及植物药的蚤休,此类长于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其熄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作用较强,在治疗痹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痹病的发生常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其中肝肾亏虚是发病之本。所以使用一定龟甲、骨碎补等补益肝肾药物显得颇有必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以先天不足、年老体弱、正气亏耗为内因,邪气壅塞、气血凝滞、脉络不通为病机关键。痹病日久,伤血耗气,损伤肝肾,痰瘀交结[3]。综上所述,结合表1与表2我们不难看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活血化瘀消徵药、息风止痉药、温里散寒药、补益肝肾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7-1343.

  [2]高学敏.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21-39.

  [3]曹寅生,姚共和.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2.8(8):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