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系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中医外系研究 >

治疗膝骨关节炎近十年文献中特殊内服中药分析(3)

2014-02-10 10:01 来源:未知 发布人:岐黄 浏览:

  3 讨论

  KOA属中医痹症之骨痹范畴。骨痹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儒门事亲》中记载的骨痹病因为“冬季犯寒而行,真气元衰,加之坐卧冷湿,食饮失节,以冬遇此,遂作骨痹”。可见,风寒湿邪入侵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李中梓《医宗必读·痹》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毒性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指导意义[2]。

  从表1可以看出,川乌在特殊用药中排名第一,川乌为祛风寒湿药,辛,苦,热,大毒,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疼痛剧烈者。细辛排名第二,为解表剂中发散风寒药,辛,温,小毒,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作用,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蜈蚣为虫类药物,排名第三,辛,温,有毒,功效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亦具有很强的通络止痛功效,长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附子排名第四,辛,甘,大热,有毒,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其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祛经络中风寒湿邪。排在第五者分别为土鳖虫和草乌,土鳖虫是活血化瘀药,咸,寒,小毒,其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因其咸寒,可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可活血消肿止痛。草乌性能、功效、应用同川乌,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作用,可治风寒湿邪留滞经脉之痹症。

  从表2特殊用药分类[3]检索结果来看,祛风寒湿药用的频次最多,这是因为痹症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此类药物功效正好可以祛风湿,散寒邪,通经络,止疼痛,祛风寒湿药还包括乌梢蛇、白花蛇等虫类药物,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之要药,故是治疗痹症之主药。其次为活血化瘀类药,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闭阻经络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活血化瘀药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本类药物亦有水蛭、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增加了破血逐瘀,散积消癥之力,故也是治疗痹症之主药。第三类为息风止痉类药物,包括蜈蚣、全蝎、地龙等虫类药物,此类长于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其熄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作用较强,在治疗痹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发散风寒药、温里药、温化寒痰药、化瘀止血药,均是治疗痹症的常用药。

  另外,从表1与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辛温类、虫类及毒性药物在治疗痹症中运用比较多,特别是辛温类药物,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特殊用药前20位检索结果中,有12位中药为辛温类药物,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特殊用药分类检索结果中,共检索出7类药物,而具有辛温类作用的药物占有5类,故上述文献分析中我们可以推测,临床膝骨关节炎的风寒湿痹证出现的频率要比热痹证出现的频率要高。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7-1343.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81-490.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