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七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蜂针“六阳经”输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1-01-08 11:0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段晓荣1,邓亚萍2,金婉2,马宇2 ,田春艳2,管浩2

  (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51;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本论文荣获“第七届兰茂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摘要:目的:观察蜂针“六阳经”输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六阳经”输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以血清RF、ESR值、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RF、ESR值、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蜂针“六阳经”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优于口服甲氨蝶呤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六阳经;输穴;蜂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Injection Point of Bee Needle “Six Yang meridians”

  DUAN Xiao-rong1,ZHANG Fang2, DENG Ya-ping2,Jin Wan2,Ma Yu2,TIAN Chunyan2,GUAN Hao2

  (1.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51,Yunnan,China;2.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ix Yang meridians”injection point with bee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Serum RF, ESR, number of painful joints, joint tenderness, index of joint dysfunction and clinical symptom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erum RF, ESR, number of painful joints, joint tenderness and index of joint dys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injection point of "six Yang meridians" with bee needle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is better than oral methotrexate tablets.

  Key words:Six Yang meridians;Acupoints;Bee needle;Rheumatoid arthritis;clinical observation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以慢性关节炎症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双手、腕关节等小关节,且多呈对称性发作[1],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相关研究[2-3]显示,目前全球发病率为0.5%-1%,我国发病率为0.2%-0.9%。并且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西医主要为药物疗法,虽然对RA有一定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其副作用难以避免[5]。RA属祖国医学“痹症、尪痹”范畴,本研究组通过挖掘整理RA的病因病机及经络理论得出“六阳经”腧穴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对RA有较大的优势。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输主体重节痛”,发现蜂针“六阳经”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口服甲氨蝶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9年1月~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经检查后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3.16±8.42)岁;病程7~28个月,平均病程(12.45±5.23)个月;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0岁~63岁,平均年龄(42.37±8.93)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1.32±4.1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公布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6]。

  1.3 治疗方法

  1.3.1 蜂针过敏试验

  两组患者在施行蜂针疗法前,均须先做蜂针过敏试验。操作方法:在患者前臂下端内侧皮肤处即内关穴偏尺侧进行蜂针螫刺,分别在20min后及24h后观察有无广泛的局部剧烈红肿、奇痒等反应及皮肤水肿、皮疹、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腹痛、心悸、乏力、发热等全身反应,如无此类反应,可视为蜂针皮试阴性,方可进行蜂针经穴治疗。

  1.3.2 观察组

  (1)取穴:三间、陷谷、后溪、束骨、中渚、足临泣。

  (2)操作:①先行蜂针过敏试验,两组患者在施行蜂针疗法前,均须先做蜂针过敏试验。操作方法:在患者前臂下端内侧皮肤处即内关穴偏尺侧进行蜂针螫刺,分别在20min后及24h后观察有无广泛的局部剧烈红肿、奇痒等反应及皮肤水肿、皮疹、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腹痛、心悸、乏力、发热等全身反应,如无此类反应,可视为蜂针皮试阴性,方可进行蜂针经穴治疗。②蜂针皮试阴性患者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敷料颞轻轻捏住蜜蜂腰部,将其尾部对准腧穴,让蜂刺自然螫入穴位,留针5min后,将毒刺拔除。因需考虑患者对蜂针的耐受性及蜂量对实验的影响,规定第一次用蜂量1只,后左右两侧轮流螫刺(如第一次针左侧,第二次螫刺右侧,第三次螫刺左侧,左右两侧轮流螫刺),每次用蜂量6只。治疗后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疗程: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后行相关检测。

  1.3.3 对照组

  西药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具体用药原则及剂量依据2010年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7]为准:甲氨蝶呤(MTX 每片2.5mg,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每周1次,第一周每次3片,第二周每次4片,后维持(每周服用甲氨蝶呤后的第二天,予口服叶酸片0.8mg,每周1次,以适当补充叶酸,减轻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共服用8周后行相关检测。

  1.3.4 观察指标

  1.3.4.1 实验室检查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记录患者的血清RF、ESR值。

  1.3.4.2 疼痛关节数

  根据患者真实回答自身哪些关节疼痛,用10cm的放大目测尺度应答(VAS)。记分至少有2mm以上为关节疼痛。1个指间关节计为1个关节(不论关节大小)。

  1.3.4.3 关节压痛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即在纸上划1条长10cm的横线,横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烈疼痛;横线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总分为10分。根据患者自身真实的疼痛感受,在线段上做标记,表示患者疼痛的程度,从起点0分到标记的长度即为患者得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

  1.3.4.4 关节功能障碍指数

  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分为5级,0级表示活动自如,记0分;Ⅰ级表示关节活动受限1/5,记1分;Ⅱ级表示关节活动受限2/5,记2分;Ⅲ级表示关节活动受限3/5,记3分;Ⅳ级表示关节活动受限4/5或固定,记4分。

  1.3.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类风湿关节炎第2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8],进行疾病疗效评定(以疗效平均指数(EAI)进行评价:疗效平均指数=100%×治疗后各项改善幅度的百分数之总/项目总个数。),疗效分级评定(临床治愈:经治疗后疗效平均指数(%)≥90%,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完全恢复正常,并停药随访观察≥6个月无复发者;显效:经治疗后疗效平均指数(%)≥60%;有效:经治疗后疗效平均指数(%)≥30%;无效:经治疗后疗效平均指数(%)≤30%,或出现负值(加重/恶化)者。)

  1.3.6  安全性评价

  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

  1.3.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7 20 6 3 91.7%
对照组 36 5 16 8 7 80.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血清RF、ESR值指标比较

  表2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RF、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RF、ESR值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ES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RF、ESR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RF/μmol·L-1 ESR/mm·1 h-1
观察组 36例 治疗前 242.03±73.90 34.01±12.77
    治疗后 31.45±25.56▽★ 12.80±5.92▽★
对照组 36例 治疗前 251.50±73.41 33.46±12.53
    治疗后 44.40±29.55 22.51±5.9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疼痛关节数 关节压痛度 关节功能障碍指数
观察组 36例 治疗前 6.97±1.86 7.79±1.78 4.76±1.3
治疗后 2.67±1.67▽★ 2.21±0.52▽★ 1.99±1.03▽★
对照组 36例 治疗前 6.88±1.91 7.93±1.71 4.87±1.44
治疗后 4.79±1.55 4.74±1.78 3.02±1.4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安全性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回示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尪痹”范畴,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为发病的主要诱因,虚为其发病的内在关键,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灵枢·终始》云:“阳受气于四末”清阳之气不足则无以充养温煦四肢经脉、筋骨,导致筋挛骨弱,经络空虚则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中于阳则留于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滞留不去,水湿停聚则为痰,血凝为瘀,日久痰浊血瘀逐渐形成,损伤筋骨关节,则产生关节肿胀疼痛,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因此,RA的治疗应以调节清阳之气为主。

  《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输穴对肢体沉重、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特异性治疗作用。其主治特性与RA的症状特点相符。《灵枢·本输》曰:“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冬取诸井诸腧之分, 欲深而留之。”五输穴应于四季的角度, 井穴与冬之气相应,冬天阳气潜藏,故为阳气始发之处;荥穴与春之气相应, 春天阳气开始生发,为阳气渐盛;经、输穴与夏之气相应, 夏天阳气旺盛,故为阳气隆盛之处[9]。故输穴有调节阳气,交通阴阳,通经活络,调节气血的功效[10-11]。历代医家注重头为“清阳之府”的特性[12]。如《医林绳墨》中记载:“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云:“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头为诸阳之会,为六阳经经气汇聚之处。如《难经·四十七难》云:“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目”。《灵枢·逆顺肥瘦》云:“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六阳经循行均经过头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六阳经输穴可调节阳气,推动经气运行,从而调节头部清阳之气,以充养温煦四肢经脉、筋骨,通经止痛。研究表明[13],针刺输穴可以兴奋纤维并可兴奋较多的细纤维,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其止痛机制可能是由于针刺输穴后脑内β-内啡肤、5-羟色胺的释放。

  蜂针疗法历史悠久,是蜂刺释放的蜂毒液的药理作用与蜂针螫刺对经络腧穴的刺激作用的结合,可产生较强的针刺效应,是针灸疗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表明[14-16],蜂针不但可以刺激人体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运行,发挥经络的调节作用,而且可以通过蜂毒液的药理作用抑制各类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进程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蜂针“六阳经”输穴既可发挥“六阳经”输穴调节头部清阳之气,充养温煦四肢经脉、筋骨,“输主体重节痛”的作用,又可发挥蜂毒液药理作用,同时,蜂针可激发经气,增强“六阳经”输穴的治疗作用,两者相互结合,可起到协同增效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蜂针“六阳经输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血清RF、ESR值、疼痛关节数、关节压痛度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甲氨蝶呤片。本研究方法,选穴少而精,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有可能是提高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段海龙.中华蜜蜂(Apis cerana)毒液生物活性研究及其蜂针疗法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邹晓军.外周血NLR、PLR、RDW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07):25-28.

  [4]邱玉珍,张爱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98-100.

  [5]张玲玲,魏伟.治疗自身免疫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02):149-156.

  [6]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18,59(20):1794-1800.

  [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8-119.

  [9]李瑞,赵百孝,王娜,等.试论五输穴与原穴脉气循行流注的一致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4):225-228.

  [10]赵志刚.循经刮痧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2例[J].河北中医,2006,28(6):456.

  [11]乔起敏,赵玉锦,闰庆萍.全息经络刮疹法治疗痛症57例[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20(4):307-308.

  [12]张觉人,张丹丹,丁念,等.“头为诸阳之会”的临床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8(03):381.

  [13]解秸萍,李晓泓.“输主体重节痛”作用的研究[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1(2):6-8.

  [14]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等.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学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5(19):11-12.

  [15]廖雪,段晓荣,王祖红,等.蜂针经穴直刺法与散刺法对类风湿关节炎ERS和RF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2):1459-1462.

  [16]陈世云,李万瑶.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437-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