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五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吴荣祖教授临证用药管窥(2)

2018-08-16 16:0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2、吴荣祖教授临床常用药物频次统计

  为总结吴荣祖教授临床用药经验及规律,笔者将以上2068方中的每一味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表2吴荣祖教授临床常用处方前30位用药情况

  从表1、表2证明导师吴荣祖教授辨证论治过程中始终贯穿把握阴阳为纲,提纲挈领,判分万病;在阴与阳的动态变化关系中极为重视阳气在人身中的主宰地位,认为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重视隐潜性阳虚之象的采集,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扶阳抑阴,充分体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治疗学特色;首重真阳密藏于肾水之中的坎离交泰之象,力求阴平于上,阳密于下的最佳圣度状态;运用“升举三阴,平降三阳”之法使得圆运无碍,阴阳动态平衡;在治疗用药上认为阳虚阴寒之证,必须遵循《内经》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温补先后天之阳,首选四逆辈诸方,重用附、桂、姜及吴茱萸,以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用药必审药之动静,温阳以动,阳生阴长,天一生水,少火生气,气血得疏,令其条达,以致和平。

  3、临床辨治经验举隅

  吴荣祖主任医师临证50年,学验俱丰,寥寥四例病案在吴荣祖教授治愈的诸多病例中可谓凤毛麟角,由于篇幅有限,加之笔者驽钝,尚不能完美体现吴荣祖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在临证中的具体运用,如能达抛砖引玉、窥见一斑的作用足矣。

  3.1阳虚咳嗽案

  咳嗽为临床中最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却极不易治愈。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余以此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始能措手。”按常规思路辨治,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许多咳嗽难以治愈,以致迁延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吴老辨治此类患者常常标本同治,扶阳为主,兼除标实,收效极佳,可达到良好的长期疗效。

  赵某某,女,62岁,云南省电力设计院退休职工。

  初诊(2012年12月30日):因“反复咳嗽10年余,加重1月”来诊。10多年来反复由于冬春季气候变化而咳嗽,伴胸闷,咳嗽,咯白色清稀泡沫痰,量多,曾到西医院诊治,经摄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输液(头孢类、喹诺酮类等)、口服抗生素(青霉素类)及中成药止咳丸、清肺化痰丸等,症状时可减轻。近1月因天气寒冷,上症再发,经输液、服药症状未减来诊。察其面色白,少光泽,神疲乏力,时感头痛,劳累加重,自述平素怕冷,四末欠温,纳呆胸闷,睡眠可,大便稀溏,每日2次,舌质淡夹青,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舌底络脉青紫,双侧脉沉细寸旺。此乃由素体阳虚,易痰湿内生,外感风寒引动内饮而反复咳嗽,证属阳虚风寒伏肺,为正虚邪实证。故拟用麻辛附二陈加减扶阳温肺散寒,宣肺止咳化痰。

  处方:制附片24袋(相当于生药72g),生麻黄9g,细辛6g,陈皮10g,法夏15g,  茯苓40g,桂枝30g, 射干15g, 川芎10g, 佛手15g, 薤白15g, 杏仁10g,

  厚朴10g,焦柏9g, 砂仁10g,炙甘草6g。5剂

  煎服方法:制附片与其他药物一同用开水煎煮30分钟,每次取汁150-200毫升,每日如前所述煎煮3次,每剂药可煎服4次,5剂约1周量。

  嘱:注意防寒保暖,调畅情志,饮食清淡,忌辛辣、香燥、酸、冷、水果。

  二诊(2013年1月6日):服药后,上述症状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5剂。

  后电话询问患者告知已1年未发。

  按:本案所患“阳虚咳嗽”。主要因素体阳虚,易生痰湿,且阳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每逢冬季,外感风寒引动内饮而致肺气上逆,发生反复咳嗽。痰饮随气行,阻塞周身,感胸闷、纳呆,肢困,寒饮上蒙,清阳不升,寒性收引,脑脉不畅可致头痛。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末失其温养而冰凉、怕冷。阳虚风寒伏肺,属正虚邪实证。用麻辛附二陈加减化裁。制附片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故予之温阳补火,固本培元。生麻黄宣肺止咳,细辛温肺散寒,法夏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健脾,桂枝温阳利水,辛温解表,射干宣肺豁痰,苦寒利咽,川芎行气活血,佛手疏肝理气,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厚朴行气宽胸,杏仁化痰利气,焦柏、砂仁、甘草取郑钦安“封髓丹”伏火坚阴之义,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散寒、宣肺止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