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趣事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杏林大观园 > 杏林趣事 >

景区景点attractions

>>

医痴叶天士“喜郎中”之名如何而来?

2018-07-13 08:5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2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1666年(清康熙五年),叶天士出生于世代医药世家苏州吴县叶氏,其父叶朝采(字阳生)为其取名“桂”。

  自祖父叶紫帆起便是有名一方的老中医,其父叶朝采更是青出于蓝,被十里八乡誉为“救命郎中”。

  清康熙十七年,12岁的叶天士开始随父习医,但其父认为“礼之不修,昧孔孟之教;医不分损益,则害生民之命”,因此当时的小天士日间在私塾修习儒理,夜间回到家中再跟随父亲及众师兄研习医理。(据沈德潜《叶香岩传》记载“君(指叶天士)少从师受经书,暮归,阳生翁授以岐黄学。”)

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叶天士桐叶催产”泥人张彩塑

  然而,小天士14岁时,其父叶阳生便因病而逝,留下小天士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拜于其父门徒朱桂祥之下继续潜心学医,而朱桂祥也倾力以终生所学教授于他,更加天士“闻言即彻其蕴”医术渐渐出于师父朱桂祥之上。

  但天士却认为医无止境,更不宜有门户之别,唯有博采众长医术才能精进,于是一心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旦知道哪里有高明医师,便想方设法前去拜师学习,必待学成方归。

  至18岁时叶天士已拜名师十七人,其中不乏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被后人赞为“师门深广”。

  天士独立应诊后对患者至诚至真,体恤关爱,上至帝王贵胄,下至乞丐流民无不一视同仁,倾心治疗。

  相传康熙南下江南,巡游苏州时因劳顿而生腐疮,太医一时束手,便由当地推荐了叶天士前去诊治,叶天士采用去腐生肌之法为皇帝治好了腐疮,获康熙御笔亲赐“华佗再世”之称。

  对于身患重痢,病至危命的乞丐,叶天士及其门徒则将其接入医馆,悉心照料;对于生活贫困的患者更是“倾囊拯之,无所顾藉”;对于深受瘟疫之苦的百姓更是深入疫区,搭设药棚,全力救治。

  天士在医术上亦不拘泥,善于活用经方,针灸手法娴熟,对奇经八脉理论和儿科、妇科等病症多有发挥。

  曾有一陈姓大夫的妻子难产两日,叶天士赶到一看处方,说:“需陈夫人亲自到院中去捡三片梧桐叶入药”并嘱咐陈大夫取穴用针,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陈夫人再次腹痛起来,不久便诞下一名男婴。

  后来也有人效仿该方用梧桐叶入药催产,但效果终究不佳,叶天士笑答:“虽然《复斋日记》里有名医滑伯仁用梧桐叶救治难产的记载,但我用这梧桐是正在立秋时节,主要取其肃降之气,也兼助产妇活动以便顺产。”

  后民间甚有拾棋子助产、调养月事助孕等许多有关叶天士在妇人病调养治疗方面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叶天士并不限于救治疾病,而更是以养生保健、膳食调理、心理治疗见长。

  一日,一名瘦骨嶙峋,憔悴不堪的花甲老人来到叶家医馆,请叶天士帮助他治疗这发热拉肚,胃疼便秘的病,并诉说了自己多方求医的经过,叶天士经过诊治后为其开了药,更嘱咐他:“老人家,您年纪大了,除了吃药,还可适当吃些核桃、花生之类的坚果,或是喝些甘蔗汁,可以帮助润肠通便。每天睡觉前,自己揉揉腹部,也有助益之效。”

  对于历经坎坷而终成眷属的夫妻眼疾,叶天士深知夫妻二人的病是因女家父母嫌弃男方家贫而时时反对,以致夫妻二人情志郁结,惶惶不可终日,整体以泪洗面而落下的。

  叶天士除了为其开具了菊花蔓荆子等清肝明目之药外,叶天士故作郑重地向患者夫妻及其父母说到:“你们这眼病不要紧,但十日后你们的脚底会长出恶疮,难以治疗,弄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

  众人一听,均纷纷询问治脚之方,叶天士便依计教了夫妻一套按摩之法,不久夫妻二人的眼疾果然痊愈,脚底也没有长出恶疮,家庭也和睦了。后有人问其道理,天士只答:“不过是将其注意力分散,珍惜眼前罢了。”

  叶天士行医用药有“三需”、“三戒”和“三敢”之要(详见文末附录),并以此传于后代门徒,他不仅医术精湛,虚怀若谷,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且为人豁达,性格喜朗,每有患者登门致谢,都觉天士不仅像其父叶阳生是位“救命郎中”,更是一位欢喜郎中。

  后叶氏医学代代相传,后代门徒广布全国,更因《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传世医著,开创和发展了中医温病学派。

  其中在广东一隅,有同宗叶氏后人叶远云为纪念天士医德祖仪,于广州设立“喜郎中”以示敬效。

  并借天士原有经方,潜心研究,反复实验,结合现代萃取技术,将二十多味中草药与卫生巾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草本健康养护巾。从第一代坤喜、第二代喜郎中,产品不断改进升级,让数十万女性逐渐摆脱了妇科烦恼。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600㎡。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由浅入深、有血有肉,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参观地址:石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黑龙潭路一号杏林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