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 > 经典研读 >

《金匮要略》虚劳病治疗特色——调和、攻伐、温养皆可治虚

2013-11-15 18:3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岐黄 浏览:

   “虚者补之”,一般认为乃虚损性疾患不二之法则。然而,若从《金匮要略》论治虚劳看,则并非一概补益,纯用滋填,而是或以调和为法,或取攻伐之剂;或温养阳气,寓补于调动机体生机之力中。

  立足调和 寓补于调

  《内经》谓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金匮要略》所论虚劳病,是一类十分复杂的慢性虚弱性疾患。其脉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阴阳俱虚,寒热错杂。如5条既见“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之阳虚中寒证,又见“时目瞑,兼衄”等阴虚内热候;6条见“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之阴虚内热象,又见“阴寒精自出”之阳虚不固候;8条肾阳虚寒之“少腹弦急,阴头寒”,下利“清谷”,与阴虚虚热内扰之“亡血”、“失精”、“梦交”等症状并见;13条阳虚中寒之“里急,腹中痛”则与阴虚阳浮之“悸”、“衄”、“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同兼。这种阴阳互见,寒热夹杂之证,乃阴阳俱虚,互不协和所致。尤在泾说:“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和平百疾不生,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对于这种阴阳失和所致之虚寒虚热证,非以寒攻热,以热攻寒所能奏效。尤在泾说:“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故仲景用调和之品,使阴阳相就,相互协和而愈。分析篇中所列几个主要方剂即可明了。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建中,调理脾胃,建复中气之意。虚劳病至后期,脾胃多虚,而虚劳“阴阳之不调者,盖由脾之健运失常”,故调和阴阳,在于先理中焦脾胃,脾胃得健,气血充盈,营卫相贯,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则虚劳偏寒偏热之证得平。

  桂枝龙骨牡蛎汤

  乃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桂枝汤,王晋三氏称之为“和方之祖”。徐忠可谓其“外证得之解肌而和营卫,内证得之补虚而调阴阳。”该方刚柔互济,阴阳并用,功擅益阴助阳,两调阴阳。其中桂甘辛甘化阳,阳得扶而寒者温,芍甘酸甘化阴,阴得助而热者平。阴阳谐和,阳能护阴而阴不外泄,阴可涵阳则阳不上浮。加之伍入龙牡,既可固外泄之阴,又可镇上浮之阳,故“少腹弦急,阴头寒”、下利“清谷”、“亡血”、“失精”、“梦交”等阴阳两虚,紊乱失调之重证不补而愈。这可能是由于本方能调节机体自身平衡机制调动机体自稳功能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