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

您当前的位置: > 独家策划 > 《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 >

记恩师吴生元教授 | 沿着老师们的足迹学为人、学为医、学为师

2021-07-27 11:13 来源:云南中医 发布人:陈思思 浏览:

  ▶本文为《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专栏第28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20余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内科工作,有幸跟随吴生元教授查房、门诊学习。2012年更是有幸作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生元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学习3年,既学习老师的医术,也学习老师的为人。在我从医的路上,老师就是指路的明灯,引领我一路走来!感慨我们70后初入职场,就能有幸跟随老一辈名医名师们学习,见证了最纯粹的中医。仅以此文缅怀恩师,启迪后学!
  
  
  
  学为医
  
  吴生元老师子承父业,世誉“第二代吴附子”
  
  吴生元教授为吴佩衡先生之子,吴佩衡先生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是中医扶阳学派重要传人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医教育家。其对附子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中医界有“吴附子”之美誉。老师幼承庭训、勤奋好学,熟读经典、博览古今,仁医仁术、采众家之长。
  
  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渊源《黄帝内经》重阳之理论,以《伤寒论》三阴寒化证温阳扶正思想立本,传承、发扬了郑钦安、吴佩衡扶阳学说之精华。扶阳学说重视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乃人身立命之本,立法论治首重扶阳,善用、广用、专用、重用附子力挽沉疴,对许多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处理有较为丰富的临证经验。
  
  老师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参阅了有关研究文献,从理论到实践归纳整理了吴氏应用附子的经验和优势特色,为中医扶阳学说的探讨补充了科学的认识,并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及学术继承人。
  
  老师擅用四逆辈及桂枝汤类方,诊治风湿病、脾胃病、老年病、肺病等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阳虚阴寒证的诊治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擅于在临床中应用附子,主张“扶阳气、存津液”治疗大法,深谙东垣“顾护脾胃”要义,施用扶阳,又重温通,拓展了扶阳适应证;弘扬家学“少阳为气血之枢,少阴为生死之枢”之说,为中医急症学夯实了基础,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思路,创新和发展了扶阳学术理论与实践,成为我国当代扶阳学术流派杰出代表,世誉“第二代吴附子”。
  

  
  学为人
  
  吴生元老师仁心仁术、成就济世良医
  
  吴生元教授在5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遵循“重医德,更重人品;医学乃仁人之术,真善为本”的准则,时时以病人为中心,将“济世活人,积善成德”作为自己一生之业。他告诉我们,之所以能够一直这样坚持,也是受其父吴佩衡先生的教导和影响。他曾说“我的父亲和导师吴佩衡一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日理百诊,来者不拒,且从不马虎了事。对求诊者不论高低贵贱,无不精心调治;对显者,毫无谄媚卑躬之态;对平民,亦无倦怠厌烦之情。遇到贫穷无资者,除免诊费外还经常赠送药费,对疑难重症甚至还亲自督促病人服药。有的病家缺乏煎煮附子的经验,他便给予耐心指导,甚至自己身先尝试,无问题后才让病人服用。”
  
  老师说道“父亲还经常教导我们‘有才无德、有德无才,均不足为良医,要德才兼备,以德统才,方为优秀医者’。父亲豪爽诚挚的性格,刚直不阿、平易近人的作风是我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吴生元教授在5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患者治病,从未有丝毫粗心大意,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广大人民群众,凡求诊者,不论亲疏,一视同仁,细心诊治,平易近人。特别对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由于言语沟通不便,加之患者思想负担过重,老师常与其亲密交谈,不时学用当地方言,使患者解除了思想压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家庭贫穷的患者,他更是经常补贴药费或赠送路费。
  
  
  鉴于云南地处西南边境,交通不便,少数民族集居,经济相对落后,老师尽一切可能在用药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使患者能花少钱看好病。对待患者耐心细致,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他从不拒绝加号的病人,经常加班加点,上午坐诊至下午两三点钟,下午坐诊至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使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赞扬和尊敬。
  
  
  学为师
  
  吴生元老师传承国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到中医传承工作,吴生元教授话语中透出隐忧:“通过父亲的一生和我个人数十年的经历和感受,我的真实体会是许多中医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医师现在已经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继承和学习前人的东西,没有领会到中医的真谛,相反急功近利地大量使用西医的方法。事实上,如何把古代或过去的中医经验、技术转化为现代所用,是一项伟大而长期的事业,这里面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奉献精神。”
  
  老师告诉我们,他从事中医工作迄今已50余年,承担过教学、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前25年在中医学院,以担任教学工作为主,承担“伤寒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内科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非常注重治学之道,在中医药学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事前他都要认真备课,撰写讲稿,课堂讲授也能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他自创了一个三要式的讲课方法,即上课开始的10分钟,先做一般概述,回顾上次课堂的大体内容;再用30分钟(当时每堂课为2学时,每学时50分钟)来重点讲述本次的主要内容;最后的10分钟,以归纳形式把当堂课程做适当总结,并布置重点复习提纲,很受学生的欢迎。课后还有课外辅导,个别答疑,教学效果较好。
  
  在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期间,老师除认真演示实际诊查外,还经常讲授个人对中医药的感受和认识,经常讲一些中医历史典故,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中医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既提起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又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多年来,吴生元教授整理编印了吴佩衡许多学术文稿,如《中风病论治》《咳嗽论治》《痢疾论治》《祖国医学先天心肾与后天脾胃之相互关系》《中药十大主帅》,协助编撰了《伤寒论新注》《医药简述》,整理出版了《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等,让吴佩衡的学术思想及经验得以流芳后世。老师对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毫不保留,从不拒绝到自己门诊“偷师”的学习者。跟随门诊的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数以百计,收获颇丰,使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推广应用。
  
  1996年,吴生元教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作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二代传人,他培养了彭江云、吴洋、肖泓、吴咏昕、陈艳林、赵常国6位主要学术传承人及50余位学术继承人,来省内外共计100余名中医药工作者,亦先后跟他学习,现大部分医师已成当地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老师无私奉献,为中医药事业热心、精心培养了一大批后继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并教导我们:“医者当仁心仁术,医生对每一位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把病人视同自已的亲朋好友,以为病人解除病痛为己任。”
  
  吴生元教授秉承家学而独有创获,奉献云南而放眼全国,医德高尚而诲人不倦。老师以“救死扶伤,全心全意,振兴中医,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理精艺熟,业精于勤”、“置身需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的名言警句启迪自己及后学者,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老师作为我国无数默默奉献的医者中最优秀的一员,让彩云之南的人民安居乐业,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期作者:陈艳林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生元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名中医孟如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秘书;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秘书。
  
  擅长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类疾病;中医痹证、咳嗽、肺病、虚劳、眩晕、水肿、血证等。
  
  
  栏目名称:《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
  
  主     编:彭江云
  
  责任编辑: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