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基础

您当前的位置: > 方剂方药 > 方剂基础 >

方剂学发展简史(5)

2014-01-12 14:15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在这三百多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方书,可惜大多已经失传,目前保存较好,且影响较大者,仅有《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三种。

  《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卒救方》),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所撰。葛洪学识渊博,著述丰富,但其医方之书,大多亡佚。《肘后救卒方》系从《金匮药方》一百卷中摘录三卷而成。其目的是便于随身携带,此乃“肘后”的由来。该书后由陶弘景增补,题名《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再经金人杨用道将《证类本草》部分药方附于其中,名曰《附广肘后方》,成为明清以来各种版本的祖本。葛氏所集之方,力求“单行径易,约而有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又出于“救卒”,其所收方剂,多以治疗中风、昏厥、溺水、外伤、中毒等突发急症为主。该书共收单方510首,复方494首,论述文字不繁,十分简要,载录之药方及用法,又为葛氏“皆已试而后录之”,如用青蒿一握取汁服,以治疟疾,为现代青蒿素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世葱豉汤、黄连解毒汤等,实为此书首见。所以,简、便、廉、效是《肘后救卒方》的显著特点。

  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在隋唐时期与仲景之书齐名。宋·高保衡等在《校定备急千金要方·后序》中说:“臣尝读唐令,见其制,为医者皆习张仲景《伤寒》、陈延之《小品》”,孙兆在《校正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序》中也称:“古之如张仲景、《集验》、《小品》,最为名家”,由此足见该书盛名之大概。原书约亡于残唐至宋初之战乱,但不少本草和方书存其佚文,1985年日本发现其残卷。今人汤万春先生从中外文献中广收《小品方》之佚文,共得资料880余条,另加注文770余条,辑成《小品方辑录笺注》一册,于1990年出版。从现有内容可知,原书有述有作,涉及临床各科,理、法、方、药俱论,亦重点收录简、便、廉、效之方。陈氏清楚认识到“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所感,其病因不同,方药各异。前者多用麻、桂之辛温,后者多用葛根、大青、白薇、黄连、黄芩之辛凉和清热解毒。其疗“伤寒及温病……内瘀有蓄血者”之芍药地黄汤,即日后之犀角地黄汤,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瘀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