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信息化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国医信息化 >

信息化促进中医药跨越式发展(2)

2010-04-20 14:07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现状特征

  现状

  通过“十一五”的建设与努力,中医药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开展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应用、政府网站、中医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系统等建设,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和中医药政府网站,开发和应用中医药政务信息资源,配备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及时在网上公开政务信息。

  中医药公共信息系统建设显著加强。建立中医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初步实现了中医医疗质量监测数据库上报的网络化;不断完善和更新各类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中医药数据库共享平台;基本建立中医药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着中医药网络宣传和教育作用,为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现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建成区域、院际等信息共享网络,开展电话网络预约挂号、远程医疗会诊等网络服务。

  中医药科学数据库形式从单表型向关联型方向发展,形成了多种库型全面开发的局面。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在中医医院临床科研中得到推广应用;进行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构建研究,设计了一套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案。

  中医药继续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步完善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网络。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药电子课件和传媒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对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审定、实施、检查与评估管理网络化。

  逐步形成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中医药信息化教育体系。中医药院校以不同方式开设中医药信息学课程和设立专业与方向,国家和各省市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对中医医院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知识培训,培养了一批具备中医药学、信息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中医药信息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了多层次、高规格、宽领域的局面。多次召开和参与国际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化会议,为中医药信息标准融入国际医学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高度还不够,中医药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中医药信息基础研究薄弱、信息技术规范不健全,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还很薄弱;信息资源分散,有效利用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特征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除具备一般性信息化建设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上,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中医诊疗规律。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总体设计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医院业务流程,适应中医医疗管理过程。临床医生按照中医诊疗过程记录和分析病人的病情,将中医药理论和思想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护理人员按照中医护理特点和规律,利用信息系统功能执行医嘱。特别在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中,预先设置中医医嘱、中医处方、协定处方等,提供中医诊疗信息相关内容,应用规范的中医药名词、术语,供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使用,减少医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加快病历书写速度,提升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体现辨证论治思想。中医电子病历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病案书写规范》为依据,在诊断方面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体系进行西医诊断,同时依据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进行中医病证诊断,突出体现辨证论治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规范和标准应在中医医院信息系统中推广应用,规范中医诊疗信息,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如利用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改进中药饮片调剂方式,提高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和效率,规范中药饮片管理,提升药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