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信息化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资讯 > 国医信息化 >

探索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之路

2010-04-20 14:07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科技改变中医就医模式

  生意社4月8日讯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信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医药主管部门领导、中医药信息技术专家学者、中医院代表约300人围绕自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做法等进行了交流,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不仅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看病就医、让百姓更简单高效地接受中医药诊疗,同时也给全国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中医医院一定启发。

  构建平台 整合资源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07年便建设开通了北京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查询网,这一医疗服务查询网形成了北京地区中医服务项目数据库,市民通过网上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准确地了解中医药服务的相关权威信息,比如点击医院、医生或科室名称,就可以了解到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有关专家、特色专科及病种等准确的服务信息,不仅方便了患者选中医、看中医,而且对打击假冒中医名医非法行医的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效地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营造和维护了良好的中医医疗环境。

  同时,北京市还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中英文版本的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有效地扩大了首都中医药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医药的科普教育与科研。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着力建设“北京中医药健康服务查询网”,这一通过收集整理万余条信息、以“中医万问”的形式,让群众通过网络查询得到中医养生、保健、慢病控制、疾病康复等实用信息的网站,将进一步起到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促进人民健康的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在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质量。在积极参与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开通了全国首个中医工作博客“医路有你、健康青岛”,以此为平台及时发布中医药信息,服务百姓。

  去年,青岛市正式开通了市中医管理局门户网站“青岛中医药网”,全面介绍该市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情况以及全国各地中医药最新动态,并将中医药继续教育、西学中课程、科普知识讲座等课件及中医药经典名著挂在网上,供广大医疗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下载、学习,使中医药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效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业务系统主要以体现中医特点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HIS)为主,从以财务为中心的经济核算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了门诊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住院系统、临床医生工作站、医学影像系统、检验系统、移动护士工作站、病案管理系统、物资管理、成本核算等近80个子系统,信息化建设已覆盖全院的所有部门。

  广安门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可持卡挂号,挂号后可以刷卡或通过就诊号直接调出病人基本信息,缩短了病人等候、排队的次数和时间,发药后医院会给病人提供药品明细小条,让患者一目了然。

  据介绍,广安门医院的门诊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天少于200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每天超过7000人次。在全院没有增加业务用房面积、人员没有大幅增加的条件下,仍然保持良好的秩序,信息化技术可谓功不可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上颇具代表性。该院建立的中医知识库不仅涵盖了5000条中医病案、证情分析、中医方剂、中药名称,还有针灸腧穴、中医治则国标等等。而该院医生工作站的用药错误提醒功能,能对中药方剂配伍禁忌发出即时警示,从而避免由于医生疏忽导致差错的发生。同时该院各科室还建立了单病种诊疗护理常规模板,减少了诊疗的随意性,赢得了患者信赖。

  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依托信息化平台,可以随时查询就诊病人的历次住院信息、门诊信息、检查检验报告,并可查询该患者在南海区19家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信息、检查检验报告、PACS图像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看病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