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 云南中医药 > 走进云南 > 民族文化 >

少数民族文化——拉祜族(4)

2010-04-15 13:59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刻竹传信   

    拉祜族长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拉祜族民间,有 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天神厄萨曾给拉祜族留下文字,由于拉祜人距厄萨 住的地方太远,取文字的人迟到一年,厄萨写的文字都 被别的民族拿走了。当厄萨看见拉祜族来人带有糯米粑 ,就把文字写在上面。取字的人在返回路上遇上大雨, 走了一半路程就把干粮吃光了。于是把写上文字的粑粑 也给吃掉了,以为吃到肚里也就记在心上。没想到回到 村里时一点印象也没有。   

    这个传说说明拉祜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 迟缓,文化上也是一直比较落后,在拉祜族没有文字的 时期,人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刻竹通信的方法:在竹片 上刻一道口,表示有事需要收“信”人前来。大口表示 大事,小口表示小事。如果插上三根鸡毛,则是要求对 方象鸟一样急速飞来,商谈要事。   

    不刻口的竹片也能传递信息。插上三只鸡尾,捎带 一块木炭,告诉对方有燃眉之急,需火速救援,插上三 根鸡毛,带上三个辣椒,表示发“信”人生气,与对方 断交,插上三根鸡毛,加上子弹或弩箭,等于下战书, 竹上插三根鸡毛,外带蜂蜡,表示友好和祝福。  

    今天,中小学教育已普及拉祜山乡,第一代的拉祜 族大学生已成长起来。传信的竹片已没有用武之地了。   

    大年小年   

    农历春节,也是拉祜族的年节,也叫过年,但要分 为大年和小年。   

    大年又叫女人节,小年又叫男人节。传说古时候, 到了过年时,男人在外打猎仍未归来。男人带着猎物回 来后,年已经过完了。为了慰劳满载而归的男人,村寨 又重新过了一次年,叫做过小年。实际上,由于拉祜族 长期保留着母系大家庭的社会组织,女人过大年是合乎 情理之事。   

    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四共四天,新年的准备却在上 年腊月二十四日便开始了。除夕之夜,人人洗澡,舂糯 米粑粑,唱年歌。初一凌晨,头遍鸡叫,各家各户便背 着葫芦,抬着竹筒奔向山泉抢新水。据说谁家先抢到清 水,谁家谷子先熟。初一晚上村寨人聚集在一起,跳起 芦笙舞,唱起祝福歌。初二到初四,亲友互相拜年、赠 送礼品。初五这一天,全村男子聚合在一起,把树干劈 开一面,画上飞禽走兽,每人在三四十公尺外向木片打 上一枪,或射上一箭,以预测狩猎的收获。第二天,男 人便出外打猎。   

    初九到十一是过小年的日子,全村人穿戴一新,在 (钅芒)锣、象脚鼓声中翩翩起舞,迎接福神降临。游 乐歌舞活动通宵达旦。正月十二是年节最后一天,称做 “满年”。过了满年之后,紧张的春耕生产很快就开始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