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云南中医药 > 人物专访 >

专访圣火药业副总裁兰磊——立体化栽培或将颠覆三七产业 投资亿元研发新药放眼全球市场(2)

2014-08-19 10:52 来源:微健康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投入1个亿研发重磅新药

  药要好,科研力量和新产品研发至关重要,兰磊表示,药业这几年路子走得有点歪,大家都不愿意做研发,一是投入大,二是风险高,圣火从1998年开始研发一个新药,已经投入了1个亿,到现在临床前都还没有完全做完,但“一出来绝对是重磅药”。

  对于正在研发的这个“重磅药”,兰磊透露,还是三七提取物,主要功效是升血小板。“现在癌症患者都会做放疗、化疗,会带来很多后果,其中两个是致命的,一是白细胞减少,降低免疫力;二是血小板减少,影响造血功能。目前,升白细胞的药很多,升血小板的药,全世界只有两种,价格极高,副作用很大。我们开发的这个新药,相比而言,价格肯定要低得多,安全性也远远高于它,疗效不分伯仲。做一个新药研发,一是看有没有优效,二是看安全性是不是更高,三是看经济性是不是更好。具备这三个特点,成药性就有了,别人批你这个药,这3点是判断标准。这个新药一旦上市,不仅对国内患者,对全世界都有益。中药国际化难在哪里:成份太多,这个新药属化学药,完全清晰的单体结构,我们今年会在国内和美国同时申报。国内目前新药审批非常难,周期不可控,美国不一样,报批很透明,你可以跟美国FDA官员当面讨论,我们有经验,3年前启动血塞通软胶囊申报,1期临床已经顺利结束,现在到2期,非常顺利,只要你的材料齐备,一切按规范来办,完全敞开和透明。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中药在美国FDA注册成功,血塞通只做到2期,因为投入比较大,在国外做1例临床的成本是2万美金,我们正在申请,有些病例能不能放到国内,或者俄罗斯、印度来做,可以降低成本。”

  都知道科研很花钱,人员成本也很高,兰磊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40多人的研发团队,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团队主要负责信息捕捉,项目筛选前端的预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确立项目以后,就交给专业公司去做,研发、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临床研究,都有很棒的公司,都比我们专业,未来一定是高度分工的社会。”

  石林项目有看点有梦想

  单纯做种植,周期长,风险大,圣火就考虑以种植为依托,做一些相应的延伸。选择石林,一是考虑离昆明近,未来要做成一个综合性的旅游项目,有区位优势;二是,石林本身是一个5A级的景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350万,有名气有基础,刚好石林有一个国家级的园区,叫台湾农民创业园,定位就是高科技生态农业,所以就决定选址石林。

  兰磊介绍,石林项目规划是1万亩,第一期开发了3000亩,总投资20亿,目前已经投资了3个亿。现在已经形成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集合了养生养老,中医药文化旅游,以及现代化生态农业展示,户外运动等项目。目前中医药旅游项目已经建成并对外营业,除了有现代化的生态农庄,还建了中医药主题寺庙,配套的还有国药博览馆,核心展示中医中药传统的经典名方,展示中医针炙、推拿、按摩、望闻问切等传统医术,有中医专家现场坐诊。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兰磊透露,他们还在地下1800米处勘探出了温泉,属偏硅酸,对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好。“全部配套设施完善后,可以满足全家老小休闲度假的需求,这也是石林旅游要突破的瓶颈。年底可以全部完工。”兰磊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建成一个富有中医药特色,可以给老年人提供系列中医健康管理并养生养老的集散地,初步规划叫杏林养生养老公寓。

  视王石为偶像 做企业要拿得起放得下

  2007年6月,圣火制药在美国成功上市,由于时机不太好,加上中药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去年7月,圣火制药从美国退市,同时启动了内部资产剥离,“这几年药业发展很慢,原因就是在做多元化的过程中,让自己元气大伤,卖药赚的钱全投入到石林项目的建设上,现在项目基本完工,可以喘口气。现在圣火药业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医药资产,当然,资产的剥离也得益于吸引了优秀的战略投资伙伴。”

  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圣火药业的血塞通已经小有名气,兰磊表示,未来希望能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血塞通今年卖5个亿,未来三年要做到10个亿,同时培养第二梯队,黄藤素软胶囊今年卖5000万,明年将过亿,新药上市后,预计是20个亿的盘子。下一步,还会做一些适度的并购,通过并购,完善公司自身的产品系。同时,在2018年,实现重新在国内A股或香港上市。

  兰磊很赞同王石的观点:做企业要拿得起放得下,也很赞赏王石的生活态度,“他10年前就不干活了,但你说他不干活吗,他每天给万科产生的无形的营销效应要花多少钱去买啊,同时,企业的方向他是牢牢把握着的,在哈佛、剑桥求学,到处登山,不都是在思考:生命为什么,企业为什么,个人意义在哪里。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一点哲学思维、哲学高度,企业怎么可能做得长远。我今年40岁,我的目标是45岁退出管理层,让更多的经理人,更多的同事能够上位,作为企业老板,你应该是想怎么样去搭建平台,怎么样让更多优秀的人去表演,不要让自己锁死了企业的发展。”(文 | 赖婷婷 图 | 代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