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九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表阴证的辨治探析

2023-08-07 16:3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丁红平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430070)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世间疾病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有规律可循,依据病性划分不外阴证阳证,按照病位区别不出表里(包括《伤寒论》提出的半表半里病位)。有病位必有病性,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均有或阴或阳的两种病性反应。在表的病位上出现阳性病证,称为表阳证;呈现阴性病证,称为表阴证。表阴证因其特殊性,往往易被忽视或误诊误治,导致疗效不佳或引发疾病传变。笔者试对表阴证的概念、诊断及治疗作一探讨,期盼对临床辨治表阴证有所裨益。

  1表阴证的概念

  表是指体表,即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表证是指机体在邪气侵袭下,与之进行斗争,在体表出现了系列症状,此组症状可通过发汗的治法减轻或消除的一类证候。其实质是感受邪气后,机体调动正气向上、向外运动,并在体表聚集,欲借助发汗的方式,自体表祛除病邪的反应和因机能有限而未能祛除的状态。机体患病之后,最先发生的是机能的改变,其机能变化较平日或者不及,或者太过,太过则为阳性病证,不及则为阴性病证,阳证出现亢奋的、发扬的一类症状反应,阴证出现衰退的、消沉的一类症状反应。表证亦是如此,太过则为表阳证,不及则为表阴证。在胡希恕六经辨治体系中,与《内经》记载的六经截然不同,《伤寒论》六经并非脏腑经络概念,而是来自于八纲,认为六经中的少阴病是与太阳病、表阳证相对应的表阴证[1],此说表明表阴证与少阴病密切相关。

  2表阴证的诊断

  2.1少阴病提纲不足以诊断表阴证

  证候是由病位与病性两大要素构成,只有明确病位、病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证候诊断。《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为诊断表阳证的主要依据。恶寒、头项强痛、脉浮,这是外邪侵袭,机体正气趋表抗邪,正邪交争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反应,其病位在体表;同时未见机能沉衰的症状反应,排除阴性病证。所以,诊断为病位在表、病性属阳的病证,简称表阳证。与表阳证相对应,那么表阴证的诊断标准是不是少阴病提纲?《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但欲寐是指患者精神萎靡、闭目倦卧、似睡非睡的状态。脉微细反映正气不足,机体阴阳俱虚。此组脉症反应仅仅提出病性诊断证据,充分显示患病机体的功能沉衰,说明少阴病属于阴性病证,而未能提供病位诊断的有效四诊信息。因此,少阴病提纲不足以诊断表阴证。

  2.2表阴证的诊断标准

  表阴证是由表证与阴证有机组成,对表阴证的诊断,可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识别有无表证,二是辨认阴阳病性。既有表证,又是阴证,那么可诊断为表阴证。辨识表证须紧密联系太阳病。太阳病是病位在表的阳性病证,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的阴性病证,二者的病性虽相反,但病位是相同的,体表上的症状反应几乎是一致的。譬如太阳病提纲“头项强痛而恶寒”的症状,亦见于表阴证。在《伤寒论》中,仲景论述太阳病最丰,为医者诊断表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根据《伤寒论》有关论述,并结合相关文献[2,3,4]及临床实践,将表证的诊断标准定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热,恶寒或恶风;②头项、腰背疼痛;③四肢疼痛、沉重、肿胀;④鼻塞,流涕,打喷嚏;⑤气上冲;⑥皮肤瘙痒、粗糙。当然这些诊断标准只是相对的,具体临证时还需认真辨析。接诊时遇到急性的、外感的、发热的、四肢体表的、呼吸道的疾病,需要高度关注有无表证。

  辨认阴阳病性须联系寒热、虚实。病性的阴阳具体体现在寒热、虚实方面。通过辨寒热、辨虚实可达到辨识阴阳的目的。《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条经文被视为通过寒热辨识阴阳的典型代表。但是,临床中许多疾病往往无发热、恶寒的症状,况且低热、恶寒亦见于阴证,因此很多时候不能依据寒热来辨认阴阳。与寒热比较,虚实对辨阴阳而言,诊断权重更高一些。患病机体必然存在正气虚实问题,而正气虚实常决定着病情虚实。一些疾病可以无明显寒热,但绝无不虚不实的。许叔微云:“大抵调治伤寒,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强调辨虚实的重要性,因为阴证、阳证更多通过虚实体现出来,从虚实可判定阴阳病性。张景岳言:“虚实之要莫逃乎脉。”指出脉象是辨别虚实的关键。脉象有虚实之分,脉诊可以判断正气与病情的虚实。脉象沉取细弱无力,提示正气不足,为虚证、阴证;沉取长大有力,提示正气充足,为实证、阳证。可见,脉象能作为辨认阴阳病性的核心指标。因此,若患病机体具有表证,同时脉象沉取细弱无力,伴或不伴其他沉衰性表现,均诊断存在表阴证。

  3表阴证的治疗

  3.1《伤寒论》温阳解表治疗表阴证

  与表阳证、太阳病一样,根据有无汗出的症状,表阴证可划分为两个基本证型,即无汗型表阴证与有汗型表阴证。在《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疗无汗型表阴证的代表方,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有汗型表阴证的代表方。《伤寒论》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发汗就是汗法,其适用对象只能是表证,仲景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发汗的治法,治疗的是少阴病,无疑说明少阴病是表证。同时,少阴病又属阴证,故而是表阴证。以二三日无证,是说无里证,虽然发病二三日了,但病邪没有入里,仍在体表,因此表阴证的治法是微发汗。表阴证的本质之一是阴阳俱虚,津气不足,发汗易伤津液,所以不能发大汗,只能是微微发汗。由于表阴证的正气亏虚,不能在体表与外邪持续交争,邪胜正退,邪气易快速入里,所以其表证的时间窗口比较短暂,需要及时治疗。经文之所以强调二三日,是因为阴证之时邪气在表的时间短,起病仅二三日,外邪往往入里,表阴证演变为里阴证了,在邪气尚未入里的表证阶段,须尽快干预治疗。麻黄附子甘草汤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甘草辛甘化阳,温扶阳气,全方温阳解表,治疗的是无汗型表阴证。《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的治法是发汗,出现遂漏不止,说明原本是桂枝汤证,却误用麻黄汤发汗,导致遂漏不止,汗出过多,不仅伤及津液,而且阳气随同汗液外泄,引起阳气耗损。津液亏虚不能濡养,出现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阳气亏虚,温煦不足则恶风甚至恶寒,其恶风程度较桂枝汤证为甚。津液、阳气俱虚,推测脉象应是沉细无力,阳证转化为阴证,而表证仍未解除,形成表阴证状态。因存在汗出的症状反应,仲景选取桂枝加附子汤来温阳解表、健胃生津治疗。在《伤寒论》中,除上述两方外,治疗单纯表阴证与表阴兼夹它证的方剂还有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等,诸方皆使用附子配伍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等,以温阳解表。因此,《伤寒论》治疗表阴证的原则是积极温阳解表,微微发汗,防止疾病传变。

  3.2视单纯表阴证为表阴里阴同病来论治

  表阴证的成因有二:一是太阳病由于失治、误治等因素,致使阳气损伤,陷入阴证,同时病邪仍在体表,形成表阴证;二是阴证体质之人,感受外邪,呈现为表阴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后者在目前临床中往往更为多见。在阴证的时候,即便并无明显的里阴证表现,机体的气血津液、阳气亦处于亏虚状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证之体恰因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低下而容易外感,感邪之后常发病为表阴证。仲景治疗表阴证的常法是温阳解表,但对于外邪侵袭阴证之体所致的表阴证而言,仅仅应用附子配合解表药温阳强壮、发汗解表是不够的。因为经过温阳解表治疗后,虽解除了表证,但机体气血津液、阳气虚损的体质状态并不能获得彻底的纠正,后续还需从里阴证施治。因此,为了将少阴病与体质一并调治,可视单纯表阴证为表阴里阴同病来论治,以加大扶正力度,尽快祛除外邪,防止传变入里。当然,若起病之初即为阴证的表里同病,一般是表里同治,但当里证急迫时,需舍表救里。

  外邪侵袭阴证体质所致单纯表阴证,一般常见阳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等类型。根据前述认识,对于此类单纯表阴证,应表里同治,若是阳虚无汗型,可予麻黄附子甘草汤合四逆汤;阳虚有汗型,可投桂枝加附子汤合理中汤;气虚无汗型,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人参、大枣等;气虚有汗型,可取桂枝加附子汤合四君子汤。素体阳虚血少,且无里证,感受外邪后,常发为血虚型单纯表阴证,此型多见于成年女性人群。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却化生较快,并且气能生血、行血。故可益气养血、温阳解表治疗此型表阴证。具体来说,治疗血虚无汗型表阴证,可予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党参、熟地黄等;血虚有汗型表阴证,可选桂枝加附子汤合八珍汤。当祛除表邪后,为改善阴证体质,避免再次外感,仍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此时的证候应视作或者转为里阴证,一般可用小剂量四逆汤合八珍汤或当归芍药散。

  4结语

  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病性属阴的一类证候,在当前临床上并不少见,然而容易为医家忽视或误诊为表阳证或表阳里阴合病,根本原因在于表阴证的诊断标准不明。与太阳病提纲可诊断表阳证不同,少阴病提纲不足以诊断表阴证,仅能反映少阴病属于阴性病证。表阴证的诊断标准是,机体存在表证,同时具有脉象沉取细弱无力等沉衰性的症状反应。仲景对表阴证的治法是温阳解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表阴证多发于阴证之体,为了病体同调,提出视单纯表阴证为表阴里阴同病来论治的学术观点,希冀为临床提高表阴证疗效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陶有强.经方医学三代传习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8-10.

  [2]李灿东.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28.

  [3]袁清洁,冯学功.虚实是分辨太阳少阴的唯一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491-3494.

  [4]马家驹.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49.

  摘要:表阴证是病位在表病性属阴的一类证候。少阴病提纲仅能反映少阴病属于阴证,不足以诊断表阴证。表阴证的诊断标准是,机体存在表证,同时具有脉象沉取细弱无力等沉衰性的症状反应。张仲景对表阴证的治法是温阳解表,当今的表阴证多发于阴证之体,为了将病症与体质一并调治,提出视单纯表阴证为表阴里阴同病来论治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表阴证;《伤寒论》;少阴病;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