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临证体会

2022-01-04 15:3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安坐敏1,万启南2,黎陈梅1,蔡琼娇1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000;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前言:介绍万启南主任医师辨治风湿经验。方法:通过门诊及住院病例加以分析阐述。结果:万启南主任医师辨治风湿经验通常以风、寒、湿、热、痰、淤痹阻经络为基本病机, 其治疗以祛邪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除湿、散寒、清热、化痰、行淤、兼顾“宣痹通络”。结论风湿病治疗重在祛邪通络,治病求本则病情缓解。

  关键词:风湿病,病因病机;中医药治法;案例分析;临证体会

  1.病名内涵:风湿性疾病,指骨骼、关节、肌肉等等的一类疾病,不论它发生的原因是感染,免疫、内分泌、代谢或是遗传都在其中。[1]风湿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痹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者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病情轻者在四肢关节肌肉,病情重者可内舍于脏[2]。

  万启南教授系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贯学中西,医学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对风湿病辨证论治,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式,疗效显著,现将导师治疗风湿经验总结如下:

  2.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早在《内经》中有所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3]。意思是风湿病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是病发的根本原因,然而风、寒、湿等病发的外在因素,是疾病之标。而导师认为风湿病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六淫邪气是主要外在因素,而卫气营血,精血津液,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是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外因主要是感受六淫邪气,六淫即风、寒、湿、燥、火热等邪气乘人体正虚弱之时侵犯人体肌肉,滞留于骨骼,关节,阻滞气血运行而发病。外感淫包含感受风寒湿邪,如久居阴冷潮湿之地、冬季严重冻伤、睡时受风,暴雨浇淋、喜凉露宿、长期水中作业或者汗出下水等等,外受之邪流注肌腠经络,停滞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运行不畅而发为风寒湿痹证;人体感受风热湿邪,如长期居住在炎热潮湿的地方,感受风湿热邪,侵犯肌腠,壅阻经络,痹阻人体关节筋骨,而发为风湿热痹证。内因主要包括劳逸不当,例如过度劳欲,将息不当,亦或者由于剧烈运动而导致体力下降,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人体正气不足敌不过邪气,邪盛正衰;还包括久病体虚弱,例如年老久病体虚,肝肾不足,先天亏虚,亦或者久病之后体虚,外邪乘虚而入侵犯机体,发而为病。此外风湿病的发生还与个人体质,气候及环境等有密切的联系。导师认为本病病理变化非常复杂,以风、寒、湿、热、痰、淤等邪气杂感,导致机体经络痹阻,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受损,最终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结果,治疗上应该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辨证施治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2.辨证施治

  2.1审证求因,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其他因素的破坏,因而出现人体阴阳失衡,形体损伤或者机能障碍,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活动[4]。发病的机理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是否发病。正气简称“正”。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泛指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和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的正常功能活动,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虞抟亦说:“惟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也不为病”(《医学正传)》。

  2.2治病求本,重视补脾肾[5]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中所藏精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的作用,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泉。脾为气血运化之源,对各种食物消化,精气,营养物质,水液有输送和转化作用,是后天之本。重视补先后天之本,补后天以养先天。《素问.评热病轮》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得独伤人”。由此可以看出,患者脏腑阴阳虚损,功能失调,是导致风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肺虚腠理不固;脾虚机体失养;肝虚筋骨不坚;肾虚骨骼不韧。因此,凡事五脏虚损,不论是其中一脏或是多脏,都可以导致风湿病的发生,陈老师尤其重视脾肾二脏,她坚持认为,如若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则可导致湿邪内生,久蕴成毒,因而致痹;肾阳为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旺盛,则内能温养五脏六腑,外能抵御邪气侵犯人体。肝气虚则气血不得疏调,气机不调,则湿浊阻滞,不论是肾阳虚,脾阳虚,亦或者是脾肾两虚,皆可导致寒湿内生,痹阻经脉,凝滞不通,不通则痛,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失于濡养,不荣则通。因此,导师在治疗中非常重视温补脾肾,脾肾得以温补,即可运脾化湿,消除寒凝,又使得先后天化生有源,气血充足,濡养关节肌肉筋骨。温补脾肾,调整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可曾强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风湿病的治疗和预防。常用独活寄生汤,补中益气汤加减。肝脾肾虚多见于风湿病的慢性病期间,临床表现为疾病日久不愈,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难以屈伸,腰膝酸软,或者手足不温,畏寒怕冷,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导师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加肉桂,干姜,仙茅,仙鹤草,骨碎补等。

  2.3从肝论治,重视疏肝,调畅气机。肝气主升,喜调达而恶抑郁,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郁克脾土,从而会导致脾虚而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停聚,湿浊内生,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经脉闭阻不通,风湿病反复发作的过程中,病情缠绵难愈,关节红肿疼痛,僵硬变形,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总之,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在风湿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特别重视疏肝调气机,调理气血。导师常用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疏肝解郁,健脾理气,调和气血,温养脏腑。

  2.4重视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且多变,风邪致病,以游走串痛为突出特征,并伴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缓等外感症状,因风邪致病以游走疼痛,痛处多无固定为特征,所以将之称为“行痹”陈老师临床多以防风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风寒湿痹多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遇寒痛甚,得热痛缓,脉沉苔白为临床特征,因而称为“寒痹”,导师临床多用乌头加减治疗,甚者加威灵仙,独活,青风藤等,适用于痹证风邪偏甚者[6]。

  2.5重视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机体关节,肌肉痛有定处,刺痛不移,肌表皮肤有淤点淤斑,伴有舌质紫暗有淤斑,脉涩,多由于湿邪,痰浊久留机体,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常选身通逐淤汤,活血化瘀,活络效灵丹通络止痛。风湿病日久不愈,导致气血亏虚,肌肤麻木不仁,伴见乏力,面色焕白,舌淡脉细无力,治疗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中药治疗

  3.1植物药与动物药并用,风湿病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而单用动物药或者植物疗效都不如动植物药并用疗效好。导师常采用蜈蚣,穿山甲、全蝎、土鳖虫、僵蚕、水蛭、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等虫类药以及续断、威灵仙、五加皮、杜仲、桑寄生、牛膝等植物药配合使用,搜风活络,祛除顽痹。

  3.2止痛药物的应用,风湿病以疼痛为常见症状,导师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止痛药,缓解患者病情,多用独活、白芷、羌活、细辛、桂枝等治疗风寒湿痹;以黄柏、丹皮、泽泻、金银花、连翘等治疗风湿热痹;常加红花、三七、桃仁、川芎等活血化瘀止痛;常以当归、熟地、芍药等补虚止痛。标本兼治,病情循序渐进好转。

  3.3有毒药物的应用在风湿病的治疗中,疼痛剧烈则常常使用附子,川乌、草乌、雷公藤、马钱子等有毒药物,疗效较好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在服用时必须经过炮制,降低毒副作用,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加,不可过服久服,如若出现中毒情况,需立即按照药物中毒急救处理。

  4.典型案例

  4.1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女,50岁,农民。主诉:双手指间关节,左手腕关节疼痛10年余,加重1月。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指间关节及双腕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就诊时见双手近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扪久发热,伴有远端指间关节及双手腕关节疼痛,左侧第4、5指间关节变形,晨僵大于1小时,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纳差,夜间及晨起及天气阴冷疼痛较甚,睡眠较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查体:双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左侧第4、5指间关节变形,压痛阳性,屈伸不利,压痛呈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紧。化验结果:C反应蛋白(CRP)43.98mg/ml,类风湿因子(RF)22.26IU/ml,血沉(ESR)27mm/h,免疫球蛋白A(IgA)3.45g/l,免疫球蛋白G(IgG)12.89g/l,免疫球蛋白(IgM)0.62g/l,补体C3(C3)2、14g/l(升高),补体C4(C4)4/98(升高);抗核周因子阴性,抗角蛋白抗体阴性。X线报告:左侧腕关节骨质疏松,见多个囊性病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方药:乌梢蛇10g、伸筋草10g、威灵仙30g、路路通15g、莪术15g、延胡索10g、川乌9g、全当归10g、桂枝6g、细辛6g、太子参15g、苡仁30g、干姜9g、甘草6g。上以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每日三次服。二诊,服药3剂,病情无明显缓解,近一周来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加重,晨僵约1小时,饮食尚可,睡眠较差,小便无明显异常,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次,质稀,舌淡苔红,脉细。方药,以前方加葛根15g、青风藤10g、木瓜15g、仙鹤草20g、路路通减致10g、上药5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三次服。三诊,服药后病情有所缓解,仍感觉双手指间关节,呈游走性,屈伸不利,活动受限。饮食尚可,睡眠稍差,小便调,大便稀。舌淡红,苔黄腻,脉滑细。查体:左侧第4.、5掌指关节肿胀变形,压痛阳性,活动受限。方药:威灵仙15g、穿山龙15g、青风藤15g、伸筋草10g、漏芦6g、山茱萸15g、莪术10g、侧柏叶10g、延胡索10g,7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三次服。四诊:患者病情稳定,双手指尖关节及双左侧顽关节疼痛,晨僵时见缩短,约0.5小时。感体倦乏力,纳可,睡眠好转,二便调。以上药加山药15g、黄芪15g、白术10g,10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三次服。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4.2

  患者,罗某,女,67岁,退休。2020年11月20就诊。主诉:患者间断性四肢酸痛麻木4月,加重1周。患者于1周前受寒出现四肢麻木疼痛,伴有头颈,肩背酸痛,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腰膝酸软,疼痛无力,遇寒疼痛加重,得温疼痛缓解,纳差,睡眠尚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舌淡暗,苔薄,脉沉涩。辅助检查:腰椎CT提示:腰椎2-5骨质增生,颈椎4-5椎间盘突出。陈老师根据患者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辩证:证属痹证之寒湿痹阻,肝肾亏虚。临床治疗以祛寒除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原则,药用:独活10g、当归10g、川芎10g、威灵仙10g、秦艽10g、川牛膝10g、桂枝10g、细辛6g、杜仲10g、桑寄生10g、红花6g、生姜9g、大枣9g、甘草9g。上药5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三次服。上药服用后服诊,患者自觉身体酸痛麻木症状明显缓解,头,肩,腰部僵硬缓解,肢体善能屈伸,活动范围扩大。继续以上方继续服用10剂,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肢体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结语

  总之,导师认为,风湿病作为众多疾病的其中之一,其病因病基,治疗原则,临床症状,病情愈后等都遵循自身的规律,但反应到每个患者身上则会产生不同的症状表现,其发病原因也不尽相同,或因外在亦或因内在,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饮食劳倦,或因环境气候,或因个人体质,其发病各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辩证论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又要依据风湿病的发病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顽痹,骨痹,历节风”等范畴[7]风湿病在临床诊疗中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活动期,缓解期,更有利于风湿病的治疗[8]导师对风湿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为不少患者减轻病痛,也为医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关凤媛,李强,董淑范,张华.中医辩证治疗风湿性疾病临床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3):240.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3-470.

  [3]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5-542.

  [4]邢玉瑞,王平.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0-193.

  [5]周乃玉.周乃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2):98-99.

  [6]杨宗善.名老中医杨宗善谈风湿痹证治疗[J].世界中医药,2013,8(12):1448-1449

  [7]李红杰,朱春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辩治[J].职业与健康,2004,20(8):97-98

  [8]胡荫奇.胡荫奇教授治疗风湿病验案举隅[J].国际中药杂志,2013,35(10):9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