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获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专题 > 第八届兰茂论坛 > 优秀获奖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2021-12-30 11:0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红河州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王毅蓉  王世斌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200例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10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单用或联合口服治疗。

  治疗组100例,西医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加中医治疗:1、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型,方拟(仙鹤草,酸枣仁、牛膝、党参,茯神 、白芍 、生白术 、牛膝、当归,熟地, 龙眼肉、 大枣、 陈皮、 木香);每天一剂,水煎200ML。2、耳穴压豆:穴位(神门、内分泌、脾、肾、降压沟),每周3次;3、中药降压枕处方:菊花、川芎、丹皮、白芷、蔓荆子。以粗末入枕。28天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平均值、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治疗前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血亏虚型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气血亏虚型;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旨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科就诊的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32例,女68例,年龄38-86岁,平均(64.30)岁,病程0.3-22年,平均(13+1.2)年;对照组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32-84岁,平均(62.82 )岁,病程0.7-20年,平均(11+0.8)年;2组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⑴相关标准拟定:在未服药抗高血压药前提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⑵中气血亏虚证:头昏目眩、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心悸、失眠、纳差、唇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选用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口服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处方(仙鹤草,酸枣仁、牛膝、党参,茯神 、白芍 、生白术 、牛膝、当归 ,熟地, 龙眼肉、 大枣、 陈皮、 木香);每天二天一剂。水煎200ML。耳穴压豆,取穴位:神门、内分泌、脾、肾、降压沟,每周3次。

  中药降压枕:菊花1000g、丹皮200g、川芎500g、白芷200g、蔓荆子200g。打粗粉剂,每个用500g.将中药降压枕安放于普通家用枕头上。于夜间枕靠于后脑、项部入眠。28天为一疗程。

  2组患者均治疗1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血压变化、降压疗效。

  1.5 疗效评价标准

  1.5.1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⑶。(1)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2  中医证侯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⑷,参评指标有眩晕、心悸、出汗、便溏、失眠、食少、乏力。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00 25 47 72
治疗组 100 43 55 98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不良反应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项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 )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2组各项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①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S)mmHg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5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灵枢.卫气》说:“上虚则眩”。《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

  我科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方中党参、白术、陈皮、木香、大枣、炙甘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熟地、白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牛膝养血柔肝、宁心安神,仙鹤草与党参、大枣配伍,有健脾和胃,益气补血、宁心安神、滋阴潜阳、补虚强身之效。

  耳穴压豆选取:神门、内分泌、脾、肾、降压沟。选取脾肾二穴,可强化气血之本源,达到治本的作用。降压沟耳穴,直接降低血压,遏制上冲之虚阳,属于治标之法。气血亏虚往往导致心神失养,出现神疲乏力,耳神门内通心经,心藏神,配伍此穴有安神之效,如《内经》言:“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内分泌耳穴,属于中医肾脏的气化功能,有补肾益精,升清之功,配合神门,可使心肾交泰,水火既济,从而使新生的气血,互相和合,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综上所述,脾肾二穴养气血之本,降压沟治其标,神门内分泌使气血交汇,而补气养血,止眩除晕。

  采用药物中药做枕的方式,来影响人体气机,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症状,方中菊花具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可缓解眼花、头昏、头痛,丹皮凉血、生血,除烦热,合川芎,治风先治血,白芷治风痛头眩、蔓荆子凉诸经血,二药皆能上达头面,疏风止眩,加强菊花川芎之作用。以其药气,通过口鼻、枕后皮肤穴位,对人体产生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头痛,也辅助降压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⑵ 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0.

  ⑶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