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兰茂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专题 > 第二届兰茂论坛 >

《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述要》

2015-09-29 15:0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摘要] 简介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简述了经络辨证的临床意义;论述了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提示了经络辨证五要素。

  [关键词]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 临床运用

  一、经络辨证的临床意义

  祖国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邪辨证等。诸法各具特点,运用各有侧重,但就学术渊源及理论内容而论,经络辨证是基础,脏腑辨证是核心,八纲辨证是纲纪。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经络辨证的主要特点是: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去分析,归纳证候;结合脏腑等理论,推究病机,判断病变性质和正邪盛衰的状况。根据不同的经脉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来分析症状,辨证分经,这是经络辨证的基本方法。

  经络辨证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传统针灸医学的特色。《灵枢·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内经》高度强调了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二、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

  (一)循经辨证为纲:

  1.本经自病,调其本经:如手阳明经脉“入下齿中,还出挟口”,故下牙痛取合谷;足厥阴肝经“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肝气横逆的胁痛则取章门。

  2.某经病证,表里经同治:本经有病,表里经同治,是循经辨证施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胃气虚寒,取足三里配公孙;脾虚泄泻,取阴陵泉配足三里等即是。

  3.本经有病,兼调子母经:根据病变部位,先确定其病变所属经脉,在调其本经气血的基础上,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调其子母经,亦属循经辨证的范畴。

  (二)十二经病候辨证是纬:

  《灵枢·经脉篇》所载的十二经“是动所生”病候,即是按十二经脉分经归纳的症候群,它是经络学说的一个组成部份,是经络辨证的重要依据。十二经病候每经均有外经病候与内脏病候两部份,各经病候就是各条经脉所循行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器官在病理情况下出现的症候群的概括。十二经病候辨证的主要方法:

  1.证候的归纳:如儿科:“单纯性消化不良”,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或带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常有呕吐,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这些症候,运用十二经病加以辨证,则大体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病候。因此,“消化不良”便可按脾经病证论治。又根据脾胃的表里关系,施治原则应健运脾胃。取穴则可根据经脉循行及穴位特性,循经取穴或配取背俞穴、募穴、会穴等。再根据辨证决定或针或灸,或补或泻。

  2.症状的分析:对于某种单一的症状,可根据十二经病候加以辨证,分经论治:如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为特征的喘症,从呼吸困难这一症状,手太阴和足少阴病等均可产生。运用两经病候理论对喘症加以辨别,则前者主要是指肺气不宣所引起的实喘;而后者则是肾不纳气,咳逆气短,虚证之喘息。前者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的病人;而后者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辨证清楚,便于分经论治。前者取穴以肺俞、膻中、尺泽、列缺为主,针刺用泻法,不灸;而后者取穴则以肾俞、气海、肺俞、膏肓俞、足三里、太溪、太渊为主,针刺用补法,加灸。可见,依据十二经病候,便于我们掌握病位,分经论治。

  (三)奇经八脉经络辨证:

  奇经八脉即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八条经脉。依据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病候辨证的方法,称为奇经八脉经络辨证。

  (四)十二经别经络辨证: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整体循行通路以外,另外深入体腔的分支,又与一般经脉不同,所以称为“别行之正经”,简称经别。根据十二经别的理论和循行辨证的方法,称为十二经别经络辨证。

  (五)十五络脉经络辨证:

  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斜行的支脉。络脉主要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再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的大络,通常叫“十五别络”,简称“十五络”。根据十五络脉的循行和病候辨证的方法,称为十五络脉经络辨证。

  (六)十二经筋经络辨证: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循行、分布、病候及作用等,都着重于“筋肉”,所以称为“经筋”。根据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生理特点辨证的方法,称为十二经筋经络辨证。

  (七)十二皮部经络辨证:

  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组成部分。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因为有十二经脉,所以皮肤也分作12个部位,称为十二皮部。故皮部是经脉和络脉的皮肤分区。根据十二皮部的理论辨证的方法,称为十二皮部辨证。

  以上是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三、经络辨证五要素

  (一)经络辨证必须掌握和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等经络学说的理论和《内经》的相关论述。

  (二)经络辨证须有整体观念:

  (三)恰当的配穴处方是辨证论治的关键要素:

  (四)准确熟练的补泻手法是获取针灸疗效的重要条件:

  (五)经络辨证需与辨病相结合:

  针灸医学现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针灸医学应当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使之成为既保持中医理论体系又充满着现代科学内涵的现代针灸学

  参考文献

  [1]管遵惠.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214-225

  [2]管遵惠.管正斋老中医经络辨证经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4):44-46

  [3]管遵惠.管氏针灸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4

  [4]管遵惠,管薇薇.管氏针灸经络辨证针灸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2-71

  [1]管遵惠,管傲然等.管氏特殊针法集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8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