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习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经典研习 >

《黄帝内经》养生三层次:形体保养 形神共养 天人合一(2)

2014-07-07 10: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外避虚邪以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规避虚邪贼风。王冰注曰:“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认为乘虚而入之邪谓之虚邪,不知不觉中偷袭人体之风谓之贼风。“避之有时”告诫人们要规避外邪侵袭,强调要按照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根据时令不同防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从发病学角度提出四时规避的重点:冬季防寒、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秋季防湿。

  《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致使有医家过分强调正气的抗病能力,忽视预防等防护措施。其实《内经》本意并非如此,其后“避其毒气”一句已明确告诉后人,正气仅是防病强身的一个方面,避免毒邪侵袭,对于养生保健同样具有深刻意义。

  形神共养

  《内经》不但用大量笔墨叙述保养形体的理论和方法,还强调养神的重要。“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思想安闲清静,心无杂念,可保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共存。

  形与神的关系

  对于形与神,姚止庵说:“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离,行尸而已。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根据《内经》“形与神俱”这句经文,后世医家逐渐发挥形成了“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等诸多类似观点。

  形为神之宅。《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人体是男女两精相结合的产物,男女之精是形体的产物,肯定了神生于形。人出生后开始接受天之气、地之味,在脏腑经络的作用下,养身形,生精神,神要在形的作用下逐步完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等经文则从神与脏腑的关系说明形体是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即“形为神之宅”。

  神为形之主。《灵枢·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从生命存亡的角度论述了神的御形作用。“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年老五脏功能衰退则神气消亡,是为形生神;神去则虽有“形骸独居”,但生命随之告终,神驾驭形体。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精神衰亡与形体败坏互为因果。

  形神互伤

  《内经》有大量因形伤造成神伤和神伤造成形伤的描述,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形神互伤理论。

  神伤形 《灵枢·本神》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神伤可形成“流淫而不止”,因为激烈或过度精神活动,可造成“气闭塞而不行”,甚则“竭绝而失生”等形体的异常。“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等也是神伤形的典型表现。

  形伤神 《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心气衰是形的受伤,其后果“苦忧悲、血气懈惰、好卧”则是神的异常。“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经文也是形伤神的具体例证。

  《内经》非常重视形神共养,养形与养神的结合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养生方法。较之单纯保养形体,形神共养无论从手段还是从效果上看,都要高出一个层次,是《内经》养生的第二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