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临床

您当前的位置: > 学术临床 > 疾病临床 >

脾胃功能不在状态?老中医细说调理原则!(2)

2015-10-12 14:53 来源:悦读中医 发布人:代叶丽 浏览:

  如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症见久咳气短,或咯血,痰白而多,食欲不振,便溏,形色憔悴,四肢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脾益肺,用四君子汤加麦冬、五味子、怀山药、扁豆等,收效甚佳。这种“培土生金”疗法,对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都可酌情应用。

  如脾胃气虚,营血生化不足,导致心血亏虚,症见食少倦怠,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惊悸,少寐,健忘,或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脉细数无力。治宜补脾养血,辅以安神。方取归脾汤之类,多能满意。这种治疗方法,对贫血、神经衰弱、某些器质性心脏病,都可酌情选用。

  如脾胃虚弱,又兼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乘虚损伤脾胃。如肝脾不调者,症见脘腹胀痛,两胁满闷,善太息,肠鸣泄泻,食少头晕,舌苔淡黄,脉虚弦。治宜疏肝健脾,方取逍遥散或痛泻要方之类;如肝胃不和者,症见胸胁胀满,胃脘作痛,嗳气吞酸,呕恶,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方取柴平煎或左金丸之类。这种疗法,在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中酌情使用,多可取效。

  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形成肾水泛滥,症见下肢、面目浮肿,腰痛肢软,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腹胀满,舌苔白腻,脉细微或沉迟。治宜温阳健脾,化湿行水,方取实脾饮,脾肾同治,功效颇彰。这种疗法,常用于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属于脾肾两虚者,疗效甚为满意。

  以上举例,都是两脏同病的情况,而都以脾胃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取调理脾胃为主,兼治他脏;如果脾胃与其他各脏相关的病症,单纯治疗各脏,效果往往不如从调理脾胃着手的好,可见调理脾胃在诊疗中的重要性。所谓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还须指出,调理脾胃方法,是从脾胃学说的角度提出的,不可否认,在实践中确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上述一切类型的疾病均须应用。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当用不当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拘泥。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内科专家卷:赵棻》(赵向华,赵晓立编著)一书。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