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中医内科 >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3)

2010-04-27 08:39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可治疗高脂血症的单味中药

  应用最多的有: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丹参等;其次是葛根、黄精、大黄、川芎、茵陈、黄芪、赤芍、红花、桃仁、蒲黄、三七、虎杖、茯苓、当归、鸡内金莱菔子、荷叶等。

  主要降胆固醇的中药有:蒲黄、人参、泽泻、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杜仲、柴胡、没药、漏芦等。

  主要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刺五加叶、金银花、大麦根须、甘草等。

  既能降胆固醇又能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大黄、何首乌、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黄精、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熊胆、月见草、蜂乳、蜂胶、茶树根、昆布等。

  大蒜油可有效地对抗高脂血症动脉模型的血脂升高,使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大蒜能刺激脑垂体,控制一部分内分泌腺的功能,调节人体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儿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动作用,在防止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中有一定效用。美国科研人员指出:人们在进食高脂肪饮食后,血管会出现硬化现象,如果同时或在食后饮用绿茶,可使血管软化,使血液流量改善。

  文献提出黄芪主要含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而膜荚黄芪甙Ⅰ对家兔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黄芪总甙能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升高SOD活性,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动物实验证实,蒲黄对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有改善微循环及抗渗出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脏射血功能,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同时认为与蒲黄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槲皮素类物质有关,其活性成分β—谷甾醇及其棕榈脂是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分,此外还有许多葡萄糖甙可作用于多种环节,具有降血脂效果。药理研究证实,蒲黄含有较多的植物固醇,可与胆固醇竞争脂化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丹参素能显著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使氧化脂蛋白作用电泳迁移率明显变慢,氧化脂蛋白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减弱。具有抑制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使LDL中的MDA含量明显减少,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关。从而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大黄中的儿茶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物质的进入,降低血粘度,减少脂质沉积。

  何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阻止类脂质在血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

  山楂所含酮类、解酯酶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其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明显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从而减少脂质的合成。

  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能减少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

  黄芩黄酮成分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诱导的脂细胞的脂解作用。

  虎杖、大黄、人参、蒲黄、黄芩甙元、泽泻、柴胡皂甙等均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或载脂蛋白a的报告。

  动物实验表明绞股蓝总甙Ⅰ、葛根及半夏水煎液、茶多酚、姜黄素、马齿苋都有降低不同动物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作用。

  此外药理还证实:冬虫夏草、没药、月见草、昆布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大黄、虎杖、番泻叶、生首乌、生决明子能抑制脂质的吸收;泽泻、姜黄、大蒜、肉桂秦皮淫羊藿、桑寄生、丹参、赤芍、桑白皮菊花郁金、何首乌、川芎、刺五加叶等能抑制脂质合成;泽泻、蜂皇精、蒲黄、冬虫夏草、月见草、柴胡、薤白、红花、丹参等能促进脂肪的转运和清除;茵陈、柴胡等能促进脂质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