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学习 > 中医儿科 >

过敏性紫癜

2010-04-26 22:59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感染、药物、食物等均可成为本病的相关因素。起病多较急,多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与青年。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由于感受风热之邪,湿热内蕴,热毒郁蒸肌肤,与气血相搏,脉络被血热所伤,以致血不循经,渗于肌肤之间,积于皮下而发为紫癜。本病的表现以阳证、热证、实证为主,若迁延日久,反复发作,脏腑气血受损,瘀阻脉络,也可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外邪易袭,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若气血瘀滞肠络,中焦气血阻遏则腹痛便血;若风热与内蕴之湿相搏,下注膀胱,灼伤下焦之络测为尿血;若瘀滞于关节内,则关节肿痛。

  【诊断要点】

  1.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曾进食鱼、虾、蟹、蛋及服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安乃近、异烟肼等)。

  2.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两侧对称,以近关节伸面为多,为高出皮面的鲜红到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样,大小不一,有时发痒。

  3.有些患儿可出现无定位的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或有膝、踝等处关节肿痛及出现血尿。

  4.血嗜酸性细胞可增高。若损伤肾脏,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质、管型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阳性。

  【辨证分型】

  1.风热伤络症状: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咽痛、恶风、发热等,紫癜色鲜红,呈丘疹或红斑,下肢与臀部为多,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伴有搔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袭表,故有发热、恶风、脉浮数等表证。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血不循经则发为紫癜。四肢乃诸阳之本,阳络受损,故多发于四肢。舌质红,苔薄黄,均为风热伤络之象。

  2.血热妄行症状:起病急,皮肤紫癜大小不一,斑色鲜红,心烦口渴,发热面赤,或有大便秘结。可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常见于病之早期,热毒内伏,迫血妄行,渗于肌肤测有瘀点、瘀斑。属实证、热证,故发热面赤,口渴心烦。血上出清窍则鼻衄,损伤胃络则齿衄,损伤肠络则腹痛,灼伤膀胱血络则尿血。

  3.血瘀气滞症状:紫癜色深,色泽暗红,时有腹痛,或关节肿痛,伴恶心呕吐,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郁化热,灼伤血络,反复发作,脏腑气血瘀滞,故紫癜色深而红。瘀阻于肠络,不通则痛,故有腹痛;瘀阻于关节则见肿痛。舌暗紫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瘀气滞之象。

  4.肝肾阴虚症状:起病较缓,或迁延多日,瘀斑色暗红,时发时隐,伴腰脊酸软,烦躁盗汗,午后低热,头晕耳鸣,血尿迁延不止,舌质偏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灼损血络,血随火动,故紫癜时发时隐,并有烦热盗汗,头晕耳鸣等。

  阴络暗伤,血不循经测见血尿。香偏红,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

  【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治则:祛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方:连翘败毒饮加减。

  加减:咳嗽,加板蓝根30克、桔梗3克;瘙痒明显,加蝉衣6克、地肤子10克;体温较高,加生石膏30克、寒水石15克;口渴引饮,加生地10克、芦根3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热疏风之剂,方中荆芥防风羌活薄荷等祛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生甘草清利咽喉,前胡宣肺止咳,茯苓可健脾化湿。

  处方举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桔梗3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柴胡6克板蓝根30克 蝉衣6克 生甘草6克

  2.血热妄行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加减:有尿血者,加大蓟草10克、小蓟草10克;

  大便出血,加地榆炭10克、槐花炭10克;腹中作痛,加木香6克、白芍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高热,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服)。

  主方分析:犀角地黄汤为凉血清热之要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赤芍、丹皮凉血散血、活血祛瘀。犀角可用水牛角替代。

  处方举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 赤白芍各10克 丹皮10克 紫草10克 山桅10克 寒水石15克 黄芩10克 生甘草6克 茅根30克

  3.血瘀气滞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时有腹痛,加木香6克、白芍10克;关节肿痛,加桑枝10克、牛膝10克;音质暗紫,加三七10克、丹参10克。

  主方分析: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补血调营之剂。方中四物汤补血调血,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处方举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生地黄10克 当归10克 川穹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丹参10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4.肝肾阴虚治则: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九加减。

  加减:潮热者,加鳖甲15克、地骨皮10克;盗汗者,加牡蛎30克(先煎)、碧桃干10克;头晕耳鸣,加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

  主方分析:知柏地黄汤为补肾要方,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后两味有泻火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

  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剂,方中熟地、龟版滋阴填精,滋水以制火,黄柏、知母情泄相火,滋阴以保真阴,猪脊髓益精补髓。

  处方举例:

  黄柏10克 知母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女贞子10克 枸杞子10克 龟版15克(先煎)山萸肉10克 泽泻10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6克

  【中成药】

  1.犀角解毒九 每日2次,每次1.5~3克吞服。用于血热妄行。

  2.银翘解毒片 每日2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风热伤络。

  3.十灰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衄血、尿血、便血时。

  【简便方】

  1.防风15克,乌梅10克,红枣10枚,生甘草6克,水煎服。用于各型实证紫癜,有抗过敏作用。

  2.丹参15克,紫草10克,大青叶15克,赤芍10克,地黄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驱除体内寄生虫。避免服食引起过敏的食物与药物。

  2.注意平时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急性期或有出血时,应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并消除患儿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