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外科病症——胆道蛔虫病(2)

2010-04-23 09:42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粗针

    (一)取穴

    主穴:主穴。

    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

    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

    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

    (二)治法

    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时止痛加取配穴。患者端坐低头,暴露背部,选直径1毫米粗,2寸长之特制粗针(赤医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对准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后顺脊柱平刺1~2寸,留针;上合谷以28号3寸毫针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关节透刺;另用同样粗细和长度的毫针,从第7胸椎棘突上缘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留针时间亦可据症情变化而定。每日1次,3次后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粗针(原名赤医针)上法治疗920例,治愈率在95%左右[7,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期门、阿是穴、胆俞、鸠尾。

    配穴:中脘、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腹部压痛最显著处。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K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以主穴为主,疗效不明显者改取配穴。每次取1~3穴,阿是穴必取。阿是穴须用皮内注射针头刺入,将注射用水0.3~0.4毫升注入皮内,使局部成典型橘皮样变(不可注入皮下,以免影响效果)。余穴可注射其他三种药物中的任一种,针入得气后,缓缓推入。维生素C每穴0.3~0.5克,维生素K3每穴0.5毫升,当归液每穴0.3~0.5毫升。穴位注射,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65例,胆绞痛有效率93%~100%[9~11,14]。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迷根。

    配穴: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针左侧。捻转运针,刺激须强,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每5~10分钟行针1次;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6例,止痛有效率84~9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