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五官科病症——色觉障碍

2010-04-23 09:42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色觉障碍,分色盲和色弱二类,色盲是缺乏或完全没有辨色能力,色弱为辨色力不足。色盲包括红色盲、绿色盲及蓝色盲、全色盲。后两种少见,色弱也包括红、绿、蓝色弱,亦以前两种常见。导致色觉障碍的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的。其中常见的红绿色觉障碍,是一种连锁隐性遗传病。现代西医学对色觉障碍尚无有效的疗法。

    针灸治疗视物易色者,古代医学著作中未载。现代治疗色觉障碍的最早报道,见于1959年[1],之后,就不断有临床文章出现,包括百例以上的病例分析,并开始探索一些有效的新穴。至70年代,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照观察,发现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效果是肯定的。近10年来,在穴位刺激方法有较多的尝试,除体针、电针外,耳针、头针、声电针、光针以及穴位注射等,都有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日本、美国、西德等国也陆续有文章发表,用针灸为主,所选穴位亦和我国相似。综合国内外的情况,针刺及其变革疗法对常见的红绿色盲或色弱都有较好的效果,色弱疗效更优于色盲,对全色盲的效果较差。目前,由于各地所定的疗效标准不一致,加之采用穴位刺激方法有别,所报告的近期疗效差别较大,在52%到100%之间。远期疗效尚不够理想,但对于疗效不巩固者,再予针灸,仍可减轻。
 
【治疗】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瞳子髎、睛明、丝竹空、攒竹、天牖。

   配穴:足三里、合谷。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2~3穴,配穴1穴。以氦氖激光器进行穴位照射。波长为6328埃,功率40毫瓦,电流量15毫伏。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如疗效不佳,继续照射,不间歇。

   (三)疗效评价

    共治21例,近期痊愈10例(47.6%),显效3例(14.3%),有效5例(23.8%),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5.7%[1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天牖、风池、瞳子髎、攒竹、睛明、臂臑、四白、承泣。

    配穴:丝竹空、阳白、合谷、足三里、鱼腰。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2~3个,配穴1~2个。可轮流选用。眼区穴,用30号毫针,缓慢深刺1~1.5寸,直至眼球有明显的胀感。风池穴向同侧眼 外眦方向进针,促使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不留针。余穴直刺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尽量使针感向头、眼方向放射。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眼区穴位轻刮针柄20次,余穴运针1次。如条件许可,针后可嘱病人静坐或静卧1小时,闭目体会眼部感觉。第一疗程,每日1次,共10次,间隔3~7天后,行第二疗程,改为隔日1次。尚可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9g。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近期痊愈:能识《色盲检查图》(俞自萍编)所有版面的图示,自然光下10秒钟内读出每个版面图字和颜色,并能准确描绘。显效:有1~5个版面图或字识别不清。好转:有6个以上版面图或字认辨不清,但较治前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共治904例,其中804例按上述标准评定,近期痊愈429例(53.4%),显效137例(17.0%),有效218例(27.1%),无效20例(2.5%),总有效率为97.5%。在近愈病例上,红绿色弱明显优于红绿色盲[2~5]。另100例,总有效率亦为98%[12].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上关;2、球后、攒竹、翳明、阳白。

    配穴:天牖、鱼腰、太阳、风池、合谷、臂臑、足三里、足光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选2~3穴,2组交替。配穴1~2穴,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眼区及邻近穴,用平补平泻;四肢穴位用补法。针眼区穴时,要求针感能达到眼球。施手法0.5~1分钟后,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以电针法共治381例,近期痊愈205例(53.8%),显效84例(22.0%),有效80例(21.0%),无效12例(3.2%),总有效率为9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