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您当前的位置: > 针灸频道 > 针灸治疗 >

内科病症——面神经麻痹

2010-04-23 09:41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概述】
 
    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极少可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等。本病确切病因迄今未明。面神经麻痹,有自愈倾向,约75%病人在几周内可获得恢复。但是,病情轻重程度和是否处理恰当及时,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理疗、体疗等法。

    近代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报道,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但大量发表,则在五十年代之后。早期一般倾向于传统刺灸之法,特别是近十七年来,各种新的穴位刺激之法逐步用于本病治疗。包括:穴位注射,腕踝针、络刺、耳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植、微波针等等。为提高疗效,往往多种穴位刺激法综合运用。如针刺与拔罐结合,点刺加芥敷、针刺配合中药,艾灸与穴位发泡疗法相结合,针刺配红外线照射,以及针灸结合按摩等。

    当然,在所有方法之中,最主要的仍是针刺之法,为探讨最佳的选穴与手法,近年已作了不少工作。如对这些年来所报道的4395例病人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局部穴位采用透刺法比采用直刺法治愈率提高30%左右,而主穴采用远道穴比不采用者治愈率提高约10%[1]。一般主张,面部取单侧穴,以沿皮透刺为主。早期尚有炎症者,局部轻刺,病久面肌有萎缩者,宜针灸并用,如患部疼痛不已,且有青筋显露者,可用三棱针挑刺放血。而应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方法,通过对比观察,效果亦有不同[2、3]。目前针灸本病的总有效率约在95%左右。但不同患者有所差异,电兴奋性检查表明:无变性反应者较部分变性反应、完全变性反应者效果好,而强度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