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求真》第三季

您当前的位置: > 独家策划 > 《医养求真》第三季 >

夏季最易伤脾胃,3大邪气入侵需警惕

2020-11-26 15:38 来源:未知 发布人:杨政瑞 浏览:

       在所有季节中,夏季是养生防病最难的季节。不像春天以风邪为主,秋天以燥邪为主,冬天以寒邪为主,夏天有“三邪”,分别是暑邪、湿邪、寒邪,这三种邪气更是夏季损伤脾胃的元凶。
  
  夏季防好这“三邪”,才能健康一整年。那么这三种邪气从哪里来的呢?又该如何对症祛邪呢,下面小编跟大家详细解答~
  
  暑邪当令伤津耗气
  
  暑邪可以理解为夏季气候高温,导致人体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为了补充身体运转需要的能量,脾就要不断的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并运输到全身各处,这就会大大增加脾的工作量。
  
  当出汗过多、能量消耗过大,脾升清散精的工作无法满足全身的生理需要时,劳累过度,就会伤脾,同时也会造成津液损伤,津液损伤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随津损,气津不足,而导致疾病。
 
  
  祛暑邪:冲泡生脉饮
  
  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不错。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滋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把人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即可。这些药材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把这三样吃掉。
  
  人参也可用党参或西洋参代替,西洋参用量不变,党参加至10克。初次使用前最好在中医指导下酌情调整比例。
  
  湿邪最易伤脾胃
  
  中医认为湿分内湿与外湿。“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夏季长江以南地区外湿因其雨水多,外界潮湿,外湿尤为明显。
  
  另外,气候高温导致人体腠理、汗孔打开,湿邪最易乘机而入。中医认为,湿邪通于脾,脾喜燥恶湿,最容易被湿邪损伤,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下降、疲倦困重等症状,而产生湿病,或是暑湿(湿热),或是寒湿。
 
  
  防湿邪:佩戴香囊
  
  臊焦香腥腐为五气,其中香专门入脾,所以中药里边闻起来比较香的那种,都有健脾的作用。夏季佩戴香囊既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蚊虫的叮咬。
  
  取肉豆蔻5克、砂仁5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丁香5克备用。先将肉豆蔻,用蒜臼砸开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兰和藿香;混合以后装入香囊袋子中即可。
  
  夏季养阳防寒胜防暑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尤其是现在人们夏天经常穿短裙短裤,出入空调房,左手一杯冷饮,右手一块冰镇西瓜,下班了还吃一顿鱼生,寒邪就这么进入我们的体内。
  
  而平时体质阳虚的人就更容易感染寒邪了,轻者怕冷、风寒感冒,重者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寒邪还常与湿邪一同狼狈为奸,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
  
  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尤其是室内空调工作及非体力劳动者,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便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为什么要养阳?因为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顺应阳长的气化趋势养阳,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三伏天灸就是一个春夏养阳的最佳例子,此法注重于温阳、祛寒,趁着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机来温阳驱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驱寒邪:每天喝杯姜水
 
  
  建议每天喝杯姜水,对调治抑郁、胃病、痛经、过敏性鼻炎有效果。但晚上不宜吃姜或喝姜汤。
  
  其实,夏季的很多疾病都是这“三邪”入侵带来的结果,只要防好这些邪气,身体才能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