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您当前的位置: > 养生之道 > 节气养生 > 冬季养生 >

冬至节令养生技巧

2014-12-23 10:38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高海燕 浏览:

  12月22日是冬至之日,楚雄人过冬的日子。这一天,楚雄人都要举家吃糍粑蘸蜂蜜,是为过冬。其意有二,一是冬至天极冷,一家人围坐火塘旁,取暖、闲谈,其乐融融而又和谐美满,才是居家生活。二是天冷而有火烤,用那栗炭火烤食糍粑,也是一种美味,糍粑用糯米制成,糯食虽有些滋腻,在寒冷冬季恰好能起到补益脾胃作用,蘸上补虚作用较强的蜂蜜,是抵御严寒的好吃食。一家人围坐火塘烤食糍粑,别有一番景致。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昼夜长短变化以冬至为界,冬至节令一过,昼渐长,夜渐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自冬至起有“数九”习俗,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谣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季节变化,表现出劳动人民智慧。

  冬至节令养生要顺应特点,以保暖为主。中老年人肩负着社会、家庭重担,是保养重点。冬至养生要重精神调养,静神少虑,“壮不竞时,精神灭想”,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性格,寻找事业精神支柱;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获取无穷快乐;注意仪容仪表,不同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劳而勿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而防止过度劳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秩序;利用各种机会适当运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节欲保精,“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欲不可纵,养血固精,“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保健养生应提倡精神摄养、饮食调养为主;顺时奉养、起居护养、药物相助为辅。精神摄养以“知足谦和,老而不怠”为度,保持“谦和辞让,敬人持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态,处世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无嗜欲,热爱生活,保持自信,勤于用脑。“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冬至节令要审慎调食。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食高钙食品。食宜清淡,针对脾胃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老年人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软,“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谷气长存”。顺四时而适寒暑,“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老年人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适当药物养生,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多补少泻,药宜平和,注重脾肾,兼顾五脏,掌握时令,多丸散膏丹,少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可以羊肉炖白萝卜(白萝卜,羊肉,姜、料酒、食盐适量,烹制而成)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而适于腰膝酸软、困倦乏力之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或以炒双菇(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等调料,炒制而成)达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而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以麻油拌菠菜(菠菜,食盐、麻油适量,焯拌为食)而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多吃山药则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若能仿楚雄民间在安全状态下食些附子药膳、草乌药膳,甚至滋补壮阳药膳,都是不错的选择。冬至节令养生适合养阳气,若四肢冰冷者,可考虑吃当归四逆汤,或者以之做成药膳食用。用乳鸽附片、狗肉附片、羊肉附片煲进补,也是冬至的较佳选择。只是无论怎么进补,保持大便通畅是首要指标。大便不畅,腑气不通,往往邪无去路,切勿进补。外感者,也不能妄补,闭门留寇将损天年。

  冬至节令养生,贵在顺应时令变化,以保持天人合一,内外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作者简介

  周能汉:云南省南华县人,执业医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出版中级职称(编辑)。从事过卫生防疫、卫生行政管理、中医临床,方志编修等多个职业,爱好广泛,尤喜中医、文学、科普。曾发表论文、文章100余篇。现热衷于研究中医及彝族医药,养生有心得,今拜师云南省名王敏,跟师业余临证学习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