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 > 经典研读 >

研读经典 正本清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源流考辨与笺正(2)

2013-12-27 10:4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岐黄 浏览:

  秦越人首提“望闻问切”

  秦越人(扁鹊)撰《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之“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才出现“望、闻、问、切”四诊概念。

  所以,王冰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工巧神圣”的注释,引用了“新校正云:按《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治之谓之巧,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

  因此,笔者认为是《难经》对《黄帝内经》所论视、见、观、察、听、闻、问、按、切、扪等诊法予以归纳、概括,并将视、见、观、察等诊法改为“望”诊,形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诊法概念,一直传承、延用、丰富、发展至今。

  传承不是传抄

  在明确了四诊的出处后,便会发现目前对《内经》理论的解读存在偏差。如一些教材所论:“《黄帝内经》……其基本理论可概括为:①……⑤论述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和具体内容。”(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黄帝内经》原文关于“诊法”的论述,根本没有“望”字,怎么会有“论述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和具体内容”。尤其是最新出版的一些《中医内科学》教材,仍然一模一样地“传抄”了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的观点。如吴勉华,王新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以及王新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总之,“望、闻、问、切”四诊概念,最早见于《难经》,而《黄帝内经》并未论述或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只能说“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诊法概念,渊源于《黄帝内经》。这是必须要清源正本的。尤其作为教材,是传承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重要载体,更要严谨、准确,认真研究经典、读懂经典,切忌将“传承”变成“传抄”,并防止以讹传讹,贻误后学。【 陈士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