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古籍博览 > 医林改错 >

《医林改错》下卷 怀胎说

2010-04-15 16:48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古人论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一月肝经养,二月胆经养,三月心经养,四月三焦养,五月脾经养,六月胃经养,七月肺经养,八月大肠养,九月肾经养。若依其论,胎至两月,自当肝经交代,胆经接班。此论实在无情无理,儿在母腹,全赖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图取虚名,故作欺人之论?又如子啼门云,儿在母腹,口含脐带疙瘩,吮血养生。请问初结胎无口时,又以何物吮血养生?既不明白,何不归而谋诸妇,访问收主婆?访问的确再下笔,断不致遗笑后人。岂知结胎一月之内,并无胎衣。
 
    一月后两月内,始生胎衣。胎衣即成,儿体已定,胎衣分丙段,一段厚,是双层,其内盛血;一段薄,是单层,其内存胎,厚薄之间,夹缝中长一管,名曰脐带,下连儿脐。母血入胎衣内盛血处,转入脐带,长赃腑肢体,周身齐长。并非先长某脏,后长某腑。一月小产者,并无胎衣。两月小产者,有胎衣,形如秤锤,上小下大,不过三指长短。三月小产者,耳目口鼻俱备,惟手足有拳不分指。至月足临生时,儿蹬破胎衣,头转向下而上,胎衣随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随胎衣而下,此其长也,最关紧要是难产,古人原有开骨散,服之有效者,有不效者,其方总论活血开骨,不重用力劳乏。余每用开骨散,重加黄耆,不过一时胎即下。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没竭散,始而用之,有效有不效,继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药味要紧。分两更要紧。
 
   
古开骨散

    治难产。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龟板八钱 血余一团烧灰
 
    加生黄耆四两。
 
    水煎服。
 
    古没竭散
 
    治胎衣不下。
 
    没药三钱 血竭二饯
 
    为末,滚水调服。
 
    黄耆桃红汤
 
    治产后抽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沉不省人事。
 
    黄耆八两生 桃仁三钱研 红花二钱
 
    水煎服。
 
    妇科以《济阴纲目》为最,《医宗金鉴》择其方论,纂为歌诀,令人易读易记。惟抽风一症,方不效,余已补之。

    古下瘀血汤
 
    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
 
    桃仁八钱 大黄五分 蟅虫三个 甘遂五分为末冲服或八分
 
    水煎服。与前隔下逐瘀汤,转流服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