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经典名著 > 伤寒杂病论 >

温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六篇

2010-04-15 13:19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