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古籍博览 > 脉经 >

《脉经》脉经卷第三——脾胃部第三

2010-04-15 16:13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脾象土,与胃合为腑。其经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其脉缓。其相,夏三月;王,季夏六月,废,秋三月,囚,冬三月,死春三月。其王日,戊已。王时,食时,日昳. 困日,壬癸;困时,人定,夜半。其死日,甲乙;死时,平旦、日出。其神意。其主味。其养肉。其侯口。其声歌。其色黄。
 
    其臭香。其液涎。其味甘。其宜辛。其恶酸。脾俞在背第十一椎,募在章门。
 
    胃俞在背第十二椎,募在太仓。
 
    右新撰。
 
    脾者土也,敦而福,敦者,厚也,万物众色不同,故名曰得福者广。万物悬根住茎,其叶在巅。蛸蜚蠕动,蚑蠷喘息,皆蒙土思,德则为缓,恩则为迟,故令太阴脉缓而迟。尺寸不同。酸咸苦辛,大沙而生,互行其时,而以各行,皆不群行,尽可常服。土寒则温,土热则凉。土有一子,名之曰金,怀挟抱之,不离其身。金乃畏火,恐热来熏,遂弃其母,逃归水中,水自金子,而藏火神,闭门塞户,内外不通,此谓冬时也。土亡其子,其气衰微,水为洋溢,浸渍为池。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愚医见水,直往下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肝反畏肺,故下沉没。下有荆棘,恐伤其身,避在一边,以为水流。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工医来占,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著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
 
    肺气亭亭,喘息则安。肾为安声,其味为咸。倚坐母败,洿臭如腥。土得其子,则成为山。金得其母,名曰丘矣。
 
    右四时经。
 
    黄帝曰:四时之序,逆顺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歧伯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乎?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曰:恶者何如?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雍塞不通,名曰重强。
 
    脾脉来,而和柔相离,如鸡足践地,曰平。长夏以胃气为本。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雉举足,曰脾病。脾脉来,坚兑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