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古籍博览 > 脉经 >

《脉经》脉经卷第七——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2010-04-15 16:13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而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而与著复衣,冬月盛寒而与裸其体。所以然者,阴徽即恶寒,阴弱即发热,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与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与裸其体。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

    太阳病三日,已发其汗,吐下、温针而不解,此为坏病,桂枝复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而治之。

    脉浮数,法当汗而愈,而下之,则身体重,心悸,不可发其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和,即自汗出愈。

    凡病苦发汗,若吐,苦下,若亡血,无津液而阴阳自和者,必愈。

    大下后,发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夜,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

    下以后,复发其汗,必振寒,又其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其汗,表里俱虚,其人因冒。冒家当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然后下之。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再三下之,不能食,其人胁下满。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与柴胡汤,后必下重,大渴饮水而呕,柴胡汤不复中与也。食谷者哕。

    太阳病,二、三日,终不能卧,但欲起者,心下必结,其脉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结胸;未止者,四、五日复重下之。此挟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其脉浮者,必结胸;其脉紧者,必咽痛;其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其脉细而数者,头痛未止;其脉沉而紧者,必欲呕;其脉沉而滑者,挟热利;其脉浮而滑者,必下血。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坚,下利不复止,水浆不肯下,其人必心烦。

    脉浮紧,而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伤寒吐下、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坚,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阳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即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其腹满如故耳,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为医下之也。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也。

    吐、下、发汗后,其人脉平,而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太阳病,医发其汗,遂发热而恶寒,复下之,则心下痞。此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火针,因而烦,面色青黄,肤瞤,如此者,为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