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经典名著 > 黄帝内经 >

示从容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六篇(2)

2010-04-15 11:58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 浏览: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

  夫经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圣。

  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

  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

  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

  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

  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

  是失我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