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养生有道 >

雨水养生秘诀早知道:脾胃养为先,谨防倒春寒

2016-02-25 17:5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陈思思 浏览:

  本文为《养生有道》栏目第290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养生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2月19日,太阳位于黄经330°,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雨水节气到来,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春风拂面,冰霜不见,空气湿润,阳光温和,萧萧细雨向我们走来。如唐代诗人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万物萌芽生长,需要雨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是农民小春管理、大春备耕关键期,人们的生活充满新希望。

  谨防倒春寒

  今年雨水节令之时,滇中地区迎来一次降温10余摄氏度的低温天气,给刚感受开春温暖的人们带来一次小小的降温不适。好在天渐暖,立秋后是降一次雨,天气降温一步,随之气温渐降,直至隆冬。而立春后的天气,虽然也时不时有低温袭击,甚至“倒春寒”,但“春寒”一次,气温攀升一节,不知不觉中就走向了夏日炎炎。雨水节令处于这样的过度时期,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精神调养为重

  雨水节令养生首要的还是精神调养,春天阳气生发,如肝之令,疏泄条达则生发适度,诸气调畅,肝脾调和,意气风发而劲头百倍,精力旺盛,健康之态。以春游、适度运动,漫步郊野,感受春天之神韵。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改变而调整,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

  雨水到,调脾胃

  雨水节气时的自然界变化,关系到养生保健,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弱是决定人生寿夭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春季养生要注意阳气生发特点,扶助阳气,避免伤及脾胃。

  调养脾胃当根据情况选择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春季气候转暖,却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应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推荐食疗方

  地黄

  用生地黄50克,粳米1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食。

  功效:补肾。

  防风

  取防风30克,煎汤去汁煮粥。

  功效:祛四肢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