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养生有道 >

话说“春捂秋冻”,护好这几个部位杂病不来扰!

2015-10-10 16:58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代叶丽 浏览:

  本文为《养生有道》栏目第159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养生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春捂秋冻”是很传统的养生经验,其实从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为什么有冻与捂的区别呢?怎么捂,怎么冻呢?

  环境温度因素

  春秋两季者是过渡性的季节,昆明早晚温差大。春天室外温度高而室内温度低,如果减衣早了,容易受凉感冒;而秋天正好相反,室内温度高而室外温度低,不要急着穿厚衣服,以免出汗后受凉;春捂秋冻也要适度,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体质适当的增减。

  人体机能因素

  机体在春天的时候,由于冬天的惯性,人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过早的减衣服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使一些基础性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加重或复发;秋天气温降至15-20度,属于“凉而不寒”,如果过早的增加厚衣服,机体没有适当“凉’刺激,体温调中枢得不到应有的煅烧,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天。

  中医养生因素

  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初生,故养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在春天过早的暴露,容易耗损阳气,并使冬天积累的寒气加重,阻呃气机运行,食宜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过早的穿厚衣服,容易出汗而易伤津液,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