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

拖出来的肺痿,且看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2016-08-26 17:1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3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通过上一期对肺痿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肺痿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正如《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所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那么患上肺痿后,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呢?

  辨证要点

  应辨虚热、虚寒。虚热证易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虚寒证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治疗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证治分类

  虚热证

  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虚寒证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

  治法:温肺益气。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肺脾;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病案举例

  咳嗽四年,曾经失血,今已音哑,脉形细弱,真阴元气皆亏,劳损根深,药难见效。犹幸胃气尚可,大便未溏。姑拟甘润养阴,希图苟安而已。北沙参、麦冬、杏仁、川贝、玉竹、扁豆、生甘草、茯苓、橘饼、枇杷叶。

  再诊:咳嗽止而失血音哑,津液枯槁,劳损成矣。脉形细弱,精气两亏。《内经》于针药所不及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用黄芪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得饮食增而津液旺,冀其津血渐充,复其真阴不足,盖舍此别无良法也。黄芪(秋石水炒)、白芍(桂炒,去桂)、北沙参、生炙甘草、玉竹、麦冬、川贝、茯苓、橘饼。(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