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

哮病那么难受,来看看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法吧

2016-07-15 09:24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2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通过上一期的学习,我们知道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征。本病经常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不同证型的哮病应该怎么治疗。

  治疗原则

  哮病的发生,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宿痰内伏于肺。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所以豁痰利气为祛邪治标之法,而平时的哮病多以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为主,正如《丹溪治法心要·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

  分证论治

  发作期

  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缓解期

  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常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

  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气短,倦怠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于腹泻,每因饮食不当则易诱发哮病,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肾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范中林医案

  晏××,女,66岁。四川郫县某乡,农民。体质素虚,有咳嗽病史。1970年8月中旬遇风雨后,突然高烧剧咳,头痛胸痛,气紧,吐黄稠痰。急送××医院,测体温39。5℃,经胸透、验血,诊为“急性肺炎”。注射青、链霉素等,高热虽退,但咳嗽、气紧等证仍较重。同年9月初,由子女抬至成都就诊。

  诊治:咳嗽不休,神疲面肿,气逆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如水鸡声,痰壅盛,色黄。自觉胸腹微热,间有寒战。舌尖边红,苔微黄腻。此为风寒外邪侵犯肺卫,气机阻滞,肺失清肃,兼有郁热,邪聚于胸膈。证属太阳伤寒咳嗽,法宜宣肺降逆,止咳祛痰,以射干麻黄汤加减主之。

  处方:射干12克,麻黄12克,辽细辛3克,炙紫菀12克,炙冬花10克,法夏12克,黄芩10克,川贝12克(冲),甘草15克,一剂。

  上方服后,自觉胸部稍宽舒,咳喘略缓。原方再进三剂,咳喘郁热减,痰仍盛。去黄芩,加桔梗、云苓,又进三剂,诸证显著好转。嘱原方再进三剂,以资巩固疗效。

  1979年7月21日追访:患者现已74岁高龄,谈及当年病势沉重,经范老治愈,九年来身体较好。现在还能步行到附近场镇赶集。